工作动态详情

“虚拟”科技超市整合资源 “催化”内生动力

  轻点鼠标或者拨动手指,也许就能解决企业成长中最棘手的难题。不久前,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出了一款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平台——“科技服务超市”,搭建起企业与机构之间供需对接的“虚拟”桥梁。在这个开放的网络平台里,优质的社会机构扮演“菜农”,提供财务、法律、人力资源、金融、知识产权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有需求的企业前来采购服务,就像超市买菜一样方便。这是园区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化与提升企业服务的一次全新尝试,善用社会化力量也必将给园区践行亲商服务提供不竭的活力。

    深化服务 投“企”所需

  亲商服务无疑是园区的金字招牌,而服务之前需要的便是了解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某个专业领域极具优势,却往往在金融、法律、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问题面前徘徊不前。为此,园区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的成长梦想推上一把。

SME@picture-link

  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曾唐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看做专业贴心的企业“管家”,科技服务超市上线不久,他便成了“常客”。在他看来,在这个具有公信力的平台上,科技企业既可以放心地、有的放矢地选择所需要的服务,也让这种选择变得更为便捷化。

  如何更为有效地服务好企业,园区的答案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商业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科技服务超市就是将更多的中介服务机构整合在一起,并设置机构入围门槛,确保入围机构是有资质、有信誉、有服务经验的,帮助企业大大减少寻找规范机构的时间成本。同时科技服务超市不定期组织并推出团购活动,也减轻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内生的力量需要政府公共服务的培育与引领,也需要社会商业服务的烘托与牵引。科技服务超市立足园区亲商服务的整体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商业服务机构的力量与价值,是投“企”所需的一次探索。

  整合资源 服务聚变

  在现代社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标志与发展方向,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产业、区域发展来说,资源流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从流动到整合,然后实现聚变,则是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苏州工业园区布局人才、产业集聚的高地,以亲商服务理念为指导,将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不断整合社会化服务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与价值,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和氛围出发,探索并引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并举的路径和模式。

  中介服务机构是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其专业的素养、优质的服务、独特的活力帮助并撬动企业、产业以及区域的成长,园区在打造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向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迈进,科技服务超市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至今已有几十家社会机构入驻,他们希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推动服务向更深更广层次延伸。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已经早早地入驻“超市”,依托科技服务超市这个公益平台,未来它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服务,同时也接受园区对于律所的引导与服务,与园区创新型经济共同发展成长,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科技服务体系“破题”创新困境

  科技服务超市仅仅是园区打造立体式科技服务体系的一个创新环节。

SME@picture-link

  有“脑袋”没有“身体”,这是初创期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显著特征,也是不断重复的“成长的烦恼”。正因如此,这类企业常常面临着“天使投资够不着,政府扶持资金不够用,银行不愿投”的融资困境。

  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必须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合力,而园区不断涌现的一批创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正是破题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一环。2013年,园区科技金融品牌不断提升。建立完善综合性政策投融资平台,推出全国首单知识产权综合责任险,帮助600多家企业融资超25亿元;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集聚基金管理机构40家,全区基金管理规模超600亿元,元禾控股科技金融模式在全省推广;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苏南科技企业股权路演中心”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园区也不断深化科技服务,不仅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3年实现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60万平方米,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2家(其中国家级5家);累计投入10多亿元,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建成公共平台30个。在全国率先设立跨部门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合作科技中介超100家,覆盖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科技金融、财税服务、法律咨询等15大领域。

 

编辑 唐晓雯
2014年8月6日

 

 

专题报道:http://news.sipac.gov.cn/sipnews/yqzt/yqzt2014/20140721kjfw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