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详情

领军秀场,传递力量

  “路演”译自英文Roadshow,是一种在投融资双方充分交流的条件下,促进合作的重要推介、宣传手段。2011年10月,在园区科技局的指导下,苏州工业园区领军秀系列路演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将路演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延伸,很快成长为搭建企业与资本、市场、信息等诸多资源对接的重要平台。

SME@picture-link

  苏州工业园区领军秀,这个由苏南科技企业股权路演中心着力打造的核心品牌活动,自2011年以来,整合并吸引人才、技术、资本、媒体等各方面资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项目展示、需求发布、投融资对接、创业辅导及培训等服务,为它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目前,领军秀累计已有300多家项目单位进行现场展示和需求发布,涵盖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产业、新能源等8个行业,帮助企业对接成功数十起,对接资金达数4亿元,其中风险投资亿元,银行贷款亿元。
  除融资以外,通过领军秀这个平台,参与的企业还获得创业辅导,包括帮助企业分析市场真实需求、梳理可行的商业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对接资源,帮助创业者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SME@picture-link

  本组报道分别选取了两家对接成功的企业,以及一家投融资机构,希望以此来让你更好地认识领军秀。诸如苏州信望膜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如它们的创始人所言,公司一些成绩的取得,与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指导帮助,以及领军秀路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样,在上海中亿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彦诚眼里,苏州工业园区以及领军秀对他的触动比较大,这里不仅科技金融融合的特别好,而且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的领军秀平台,也一定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做得更好、更优化。

俞彦诚:这里的服务非常难得,令人感动

  人物姓名:俞彦诚
  公司职务:上海中亿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所在行业:股权投融资之TMT、先进制造、软件及新材料
  上海中亿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是一家以股权投资为主的控股型投资管理平台。公司成立之初,主要致力于实体经济的投资及运营。随着国家经济的新一轮创新升级,中亿公司逐渐发展走向壮大。从开始之初的实业股权投资,向高科技创业投资进行转变,渐渐转变为针对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医疗、电子精密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早中期企业投资的专业型创业投资公司。
  自2011年,进军苏州以来,中亿投资与领军秀紧密合作,公司副总经理俞彦诚多次作为导师、嘉宾,为领军企业做辅导、点评及深度服务策划等。目前,中亿投资在国家对创新创业大力的号召下,已经在园区成立了创业投资基金,面向高科技初创型企业。
  苏州工业园区对我的触动比较大
  2009年,俞彦诚应苏州市金融办之邀,前往苏州参加区域调研。当时的背景是,美国经济危机刚刚过去,原本经济非常好的华东、苏南地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从小微金融的角度来选择,觉得整个苏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州。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很多数据,那时初步的印象是觉得苏州工业园区是非常具有前景。特别在整个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整个区域都受到了波及,但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引导方向,特别是在科技金融这一块投入,具有持续性。”
  俞彦诚认为,这源于两点,一是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的架构思维与众不同,二是政府官员非常具有亲和力,对外来投资、创业抱有欣赏和扶持的态度,这让他觉得既欣慰又感动。因此,不久后,中亿投资经过董事会讨论,决定尝试性的就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工作。
  2011年,俞彦诚开始寻找机会。了解园区管理层面的相关情况,园区内企业的状态,以及何种投资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俞彦诚了解到,就整个苏州大市范围而言,上市公司是比较多的,而其中作为孵化的亮点之一,工业园区当时已经意识到经济转型的必然性,逐步从单一外资引进的发展路线开始向自主发展的过程进行转移,培育了一批非常具备潜力的中小微企业。
  同时,俞彦诚还关注到了园区管委会下的一个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他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主动联系了中心副主任沈晓明。虽然之前并不曾打过交道,完全是陌生拜访,但沈主任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将园区的基本情况、投资环境,包括孵化器的情况,都跟他们作了介绍和交流。这让俞彦诚感觉到,园区的服务意识有些与众不同,而且非常专业化。在随后与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沟通交流中,俞彦诚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一个具备前瞻性开放思维的创新型服务型平台
    “我们经常开玩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办事人员虽然具有政府人员属性,但实际上他们干的事情是一个现代化服务型企业,一个非常具有前瞻且开放的管理意识的企业做的事情。其提供的服务虽然是企业的服务,但又有政府的人文关怀在里面,完全不具营利性,类似于国外的NPO。正是这种在服务上的非营利特征,这对我触动比较大。”俞彦诚说。
  或许是受此感召,中亿投资苏州在俞彦诚的主导下,自2011年下半年起每年投入几百万在苏州区域开拓市场,服务企业。“撇去其他费用,光人力成本这块就一、二百万。因为我们必须派最好的人到这里以便更高效的熟悉和理解苏州区域的整体格局和企业特征。当时一开始我们就有两三个人员派驻到这里。一开始是派遣,后来是驻扎,再后来成立办事处,到今天设立公司,独立运转”。俞彦诚如实的介绍到。
  对待企业梳理重于监管,克己为人才能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的投资工作
  围绕园区科技金融的主题和政策扶持的重点,中亿的投资方向主要在新材料、云计算、纳米制造、生物医药等。俞彦诚认为园区70%的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是具备孵化潜力的,需要专业团队去孵化。“首先要认真,不认真事情做不成,这些企业有各种想法,你一定要认真地去对待他。第二要专业客观,要有全面完整的框架去辅助导引企业。克己为人,这才是对园区企业的负责态度。”
    俞彦诚表示,中亿目前就有这样一支认真而专业的团队。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中科院的博士、大学的教授、外资巨头下属研究机构的研发工程师、四大的会计师等等,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负责着领军企业的各项委托管理工作。
    每季度提交的报告至少45页,从风险揭露、质量评估,到最新情况,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中亿的投资管理人员平均每周都要和每家企业联系两次,且会将联系的内容非常详尽地记录下来,附在投资报告后面。
    和其他创投机构略有不同,中亿投资目前依然有着自己的实业投资,如远洋物流、软件、国际贸易、食品消费品等。这使得他们更理解中小企业,在帮带环节上更能贴近企业。
    俞彦诚说,企业生命要延续下去,不能盲目地直冲上市目标,而要先考虑好三个问题,即如何活下来,活得好,活得持续。中亿投资委托管理的理念就是,绝不能给企业打激素。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这叫管。那么理呢,是梳理,就是一方面可以把清晰的情况客观地呈现给相关的委托单位,一方面我们能把我们的理解附在后面,能够给委托单位一个理解的同时,让企业自己也明白,我们的看法是什么。”
    俞彦诚认为,中小企业有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哪怕企业收入已经上亿元,但在管理上离公众公司还有一定差距。中亿要做的,就是敏锐地看出企业未来面临的问题,及早去提示、预警。只有专业化的团队,只有有资历有经验且不断学习的管理人才,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否则就有可能拔苗助长,最终南辕北辙。
    再多的钱也要用到刀刃上
    俞彦诚是学经济战略的,主修的是博弈论。他认为,从经济角度看,苏州工业园区不论GDP,还是产业结构,都是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是科技金融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因此,从战略的角度看,“这是个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大力去注入的平台,这就是我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定位,也因此我们成立了一个基金。”
    俞彦诚表示,这个基金规模较大,其中第一期亿,有70%将投到苏州工业园区,投放的重点是本地创业型项目。俞彦诚说,做基金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把资金投到真正需要钱且能够成长的那些未来企业家身上,来培养出苏州工业园区自己的值得骄傲的上市公司。因此,对他而言,他并不在意一个企业到底处于什么行业,处在什么阶段,关键的是,是否有发展前途。资源要优化配置,“钱要用到刀刃上去”。
    俞彦诚介绍,现在这个基金是基础的混合基金,未来还会衍生出各类专项基金。比如新三板、并购、电子与信息产业专项等等。
    因为感动,所以常在
    以往很多政府部门会出现“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现象”,即一些政策规划的愿景看起来非常不错,但实施起来,由于受思想观念、相关规定以及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阻碍,使得这些政策规划“看得见、够不着”,往往一进去就撞门,根本无法落实,即便强行落实也会碰得头破血流。而这种现象“在苏州工业园区是极少出现的”,俞彦诚说。
    俞彦诚和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打交道非常多,在他看来,“他们都很辛苦,一个人至少做了三四个人的事。他们这个机构在全国,绝对能排前三名”。俞彦诚认为,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不仅在架构的时候就将财政、科技互相交融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在分科室的时候,将基金、人才、科技融合得很好。
    工作人员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非常难得,令他感动。他说,他们给苏州工业园区带来了很大的贡献,正是他们服务意识造就了中亿和其他投资机构的持续投入。“服务意识如果没有,再好的功能都没有办法去执行下去。一个顺畅的执行,一定是在服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真正把这个问题解决到根子上去,这是令人钦佩的。”俞彦诚说。
    领军秀贵在坚持非盈利,期待守正出奇
    “领军秀”平台是一个具备公信力的公公共益平台,也是一个吸引人才、吸引智力的平台。他建议可以再深化跟投资机构的合作。因为他认为,路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投资企业和实业企业之间的对接,在这过程中,会出现对接企业和投资机构之间数量不匹配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梳理。而梳理的依据最关键的不是机构的大小,而是投入程度。
    “仅仅是来个人观摩一下路演,不叫投入,对企业没有实际帮助,而且增加了自身运营成本。只有真正去帮助企业才叫投入”。比如参与日常的辅导,和企业家面对面深入交流等。
    “领军秀”可以参考自贸区的名单制管理,可以先以一种适度开放的心态和园区内已成立合作成立基金的投资机构合作。
    俞彦诚对中亿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能够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融资、金融科技孵化的品牌是他的里程碑目标。不论在投融资管理,还是基金方面,中亿都将期待和园区有更持续的合作。除了“领军秀”,中亿还会更加积极地去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组织的其他活动,通过他们持续不断的投入来辅助园区内中小高科技企业更好更稳定的成长。

李屹:融资成功为信望膜注入新动力

    人物姓名:李屹
    公司职务:苏州信望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所在行业:环保行业之膜技术处理与应用
    苏州信望膜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多位国际膜科学技术界知名海归学者所创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应用于特殊领域的专业化膜产品。
    信望膜成立于2010年,同年获得工业园区领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2011年,调试完成第一台生产线。2012年耐溶剂纳滤膜、精细超滤膜、MBR膜等系列产品陆续开发上市。2013年完成第一次融资,当年度实现销售400万,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纳米专项立项支持。2014年扩产到三条生产线,年产30万平米膜,实现销售1000万,获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立项支持。
    短短几年,发展迅速,在公司董事长李屹看来,这些成绩与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指导帮助以及领军秀路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糊里糊涂”参加路演
    更快融入园区、苏州这一方水土
    回顾信望膜的发展过程,李屹表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对其帮助非常大。“尤其是我刚回国头两三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包括对公司和个人。那时候有各类培训课程,包括各级政府优惠政策、公司管理、海关、税收、人才招聘、研发项目申报、企业融资等多方面,针对性很强,对我这个技术出身的科研人员转化身份成为公司领头人起了很大帮助。”
    李屹说:“对我个人而言,在落户苏州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也提供了很多的信息。刚到苏州真是两眼一抹黑,哪都不认识不清楚,在国外这么多年很多国内状况不了解,借助中心的活动让我更快融入园区、融入苏州这一方水土。”
    2011年底,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动“领军秀”路演项目,邀请信望膜公司去参加。那时,李屹并不太清楚路演是什么,“就这么被架着上去路演了”,后来才慢慢了解路演真正的含义,也就借着这次“糊里糊涂”的路演认识了不少投资人。
    “当时有一个重要的评委,给我们提了很中肯的意见,感觉挺投缘,下来后一直保持联系,后来也就成为公司的投资人。”李屹所说的那位评委姓魏,后来成为了信望膜公司第一次融资的投资人。
    第一次融资成功
    过程很奇妙,也学到了很多
    2012年,当信望膜主打产品陆续开发出来面向市场时,也就是公司最需要流动资金的时候,李屹决定启动融资。“当时接触了不少的投资人,基本都是在园区搭建的交流平台所认识的。魏总在这些人当中表现了最大的合作诚意,一直在积极推动和关注整个投融资的过程。
    说实话,谈判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既是朋友关系又有针锋相对的时候,朋友间的信任才可以让谈判一直进行下去,可为了投资条款对哪方更有利,尤其是企业估值,双方也会互相角力。但是,当投资协议定稿,双方签字盖章后,双方又变成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将要共同面对未来很多的挑战。这个过程很奇妙,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李屹说。
    2013年,信望膜顺利完成第一次融资,最直接的影响是流动资金充足,公司有底气可以快速扩招销售团队,并有资格去承接一些以前公司无法承接的项目。“而且有的客户也会看中公司有投资人进来,这说明公司技术是经过市场评估的,对公司的名声提高有所帮助。”
    除了资本助力以外,李屹认为,融资成功对产业资源、管理及各种社会资源方面也都有帮助。因为这是第一次融资,公司的管理主要还是由原来的创始团队来运作,但投资人会在其他社会资源方面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引荐一些潜在客户,还有公司因产能扩大决定寻找新厂房,投资人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得租赁费用降低很多。
    根据公司发展现状,信望膜计划于2015年中启动第二轮融资,计划融资2000万元,主要用于公司承接更大工程项目的流动资金。信望膜也在考虑申报新三板的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关于新三板对公司形象提升和融资渠道扩展有益的认识是统一的,所以公司将会伴随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新三板的发展状况。
    对于投资人,李屹说他比较看重的是投资人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他认为,初创期的投资人才会对企业有更多的耐心,否则投资人的急躁情绪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急功近利。另外,他认为,投资人本身的行业也很重要,因为这对将来为企业引入产业资源非常有利。
    助力创业有大帮助
    园区的服务一点也不比公司创新慢
    和园区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者一样,李屹是从一名高科技人才转变为公司管理者,这对他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信望膜的发展实践中,李屹深刻地体会到,创业是艰难的,但也是充满学习乐趣的。
    “以前只需要面对科研对象,都是对‘物’的研究,现在带领公司发展,还要面对‘人’,‘人’才是最复杂的。”对于公司内部员工,如何带领、凝聚他们往前冲,对于公司外部客户,如何了解和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这对他来说都是挑战。
    园区专业完善的服务也为作为创业者的李屹提供了重要帮助。“因为创业经验不足,很多问题还没预见到,政府凭着服务众多创业企业的多年经验,在我们还想不到的时候提供了我们非常需要的帮助和服务。”
    在李屹看来,就像技术创业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上不停创新一样,园区的服务工作也在不断创新,而且一点也不比他们慢。“感觉政府还是很用心在做这些事,不是把我们引进来就丢在一边不管。这样好的服务,我相信会促使更多的创业企业走向成功。”李屹说。
    李屹和他的团队一直存着一个心愿,盼望公司可以在膜界开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为了这个盼望,他们充满信心迎风破浪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这就是有“信”有“望”的信望膜公司理念。

唐昕:平台的力量很好很强大
领军秀项目路演立足行业,在行业内生根,让投融资的模式更加多元化,企业创新的活力也更大了

    人物姓名:唐昕
    公司职务:苏州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总经理
    所在行业:医疗器械之超导磁共振成像
    在医疗器械领域,影像这个门类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苏州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昕表示,由于大型放射器械的支出几乎占医院固定总资产的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重视。
    “然而,百分之九十五的大型医疗器械都被GE、西门子这些的大公司所垄断。”唐昕说,要想突破国内的行业现状,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体制来支持原发型创新,同时,企业也要善于运用金融杠杆来调整企业的组织模式,提升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朗润医疗2007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唐昕感言,来园区创业已经七年了,如今回头来看,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还是很正确的,园区优质的创业土壤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伸展抱负的创新环境,像领军秀项目路演这样的资源平台,为企业嫁接了合适的投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行业资源的整合都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平台的力量绝对要比企业单独打天下更加强有力。
    七年创业选对园区土壤
    据唐昕介绍说,朗润医疗的核心团队最初都是从北京大学出来的,而北京大学也是中国磁共振技术的发源地,他本人本硕博都是在北大医学物理学院的磁共振成像专业就读,朗润医疗正是在充分利用北大科研资源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
    唐昕坦言,医疗器械行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几乎都是一些巨头,这些“庞然大物”占据了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他之所以选择从学术研究走向创新创业,最初的想法很纯粹,想要凭借专业背景干出一些不一样的事情,突破国内产业的困境。
    之所以在七年前来到园区创业,缘于当初园区到北大招商,创业团队被园区的环境吸引来到了这里,转眼间已经七年了。唐昕回想初衷,就是要寻找一个真正能推动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园区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土壤。
    唐昕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届领军人才,对于园区的创业环境颇有感触。他表示,朗润的起步也恰好赶上了苏州的转型升级,一切都在尝试摸索中前行。在他看来,园区的政府能够给创新型企业一股原始的推动力,不会有太多的行政干涉,创业企业逐渐组成了一个个以技术团队为核心,风投参与的种子型产品公司,创业的土壤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有活力。
    从2007年发展到现在,朗润医疗已经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里小有成就。从2007年开始研发,2010年拿到产品注册证,2011年开始销售,到现在将近四年的时间,去年朗润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年装机量已经跃居国产品牌的首位。
    互动型创新模式效率更高
    在唐昕看来,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发展模式很重要。据他了解,园区有很多不错的企业,也真正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如何才能在行业内崭露头角,还需要在营销的商业模式上进行整合。
    朗润医疗是苏州工业园区自主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独墅湖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唐昕介绍,用联盟的形式将一些拥有原创型技术的种子企业整合在一起,加强互动,大家有一个共性,都是民族的自主品牌。小企业在一起抱团取暖,互通有无,整合创新要素,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集群效应,更利于形成互动型的技术创新,甚至是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推动产业的升级。
    唐昕感言,园区的自主创新环境有点硅谷的感觉,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产业布局,以及各方面的配套服务,都有利于造就一些平台型的公司。目前来说,园区政府已经打造了不少产业合作的平台,将人才、供应商、技术、市场资源等要素整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合作。
    领军秀项目路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融资对接平台,朗润也通过这个平台接洽了很多资源,在前年完成了MBO。唐昕表示,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举办的领军秀项目路演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将同类型的两三家企业和一些行业内的投融资机构聚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融资对接的效率,对于融资难的初创期企业来说,这样的平台模式是非常难得的。
    平台建设,就是利用大家的资源共同去做一件事情,这比一家企业的边际贡献要大。据唐昕介绍,深圳就有一个医疗企业行业协会,是企业自发形成的组织,发展得还不错,协会内的创新性小企业很多,但他认为,他们的创新模式又不如园区,园区企业的产品起点更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也高,金融杠杆运用得也更加多些。
    借助平台撬动资源的杠杆
    唐昕透露说,朗润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互动很多,效率也很高。中心举办的投融资推介会,有机会他都会亲自参与其中,收获很大,认识了很多投融资机构。在他看来,项目路演立足行业,在行业内生根,让投融资的模式更加多元化,企业创新的活力也更大了。
    领军秀项目路演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唐昕表示,自主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独墅湖联盟也将立足医疗器械行业,力求能打造成一个产业内优质资源的整合平台。随着联盟的扩大,未来也许还会发展投资的功能,因此两个平台的合作空间会很大,借助金融杠杆,让联盟内的企业实现快速跨越式增长。
    唐昕认为,借助平台的力量能够撬动资源的杠杆,就比如一家民营医院,一年需要采购一系列医疗器械,但是百分之九十的民营医院都会有资金短缺的问题,未来联盟的力量强大了,就可以将联盟内企业的产品打包提供给医院,同时还可以通过联盟的基金帮助医院解决钱的问题,双方达成战略合作的关系,就能实现共赢。
    资源的整合在未来是大势所趋,在唐昕眼中,目前政府就像是一个杠杆,撬动着各类社会资源,也搭建了许多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资源平台,不失是一个好的服务模式,但是就长远来看,唐昕坦言,还需要行业内资源的整合,采用自发的,联盟的形式去撬动产业内的资源。唐昕相信,企业本身都拥有各自的资源,对于自身所处的行业也比较了解,互相帮助,效率也会更高,原发性动力也更大,搭建的平台力量也会更强。

 

编辑 何葭 刘含瑛 晓寒 杨洲
2015年1月6日
校对楚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