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详情

创业就是嚼玻璃,最终会爱上自己鲜血的味道--走进科技企业的颠覆式创新

  乔布斯的“一意孤行”和“反工程师逻辑”,到谷歌以7%的简约支撑93%的跨界,再到风投新贵Andreessen Horowitz以CRM+CAA的新组合嚣张扰乱硅谷生态,都生动诠释着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思维。所有人都在提创新,那什么又是创新,硅谷为何能成为高科技事业云集的传奇?这样的成功模式是否可以复制?4月16日,苏南科技企业股权路演中心领军人才俱乐部沙龙特邀华创互动教育研究院黄源博士带你一起解读颠覆的力量。多家科技型企业的高层人士慕名而来。

SME@picture-link

  演讲台上风度翩翩、侃侃而谈的绅士,你不曾想到他是理工科出身。黄源博士,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华创互动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东注影业CEO,是一位商务策划、品牌推广、运营管理和投融资专家,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园区管理经验,多年分管经济、科技和教育部门,专注于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辅导和服务,在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企业发展和创新企业家培育领域有深入研究和实践。

  演讲的开头,黄博士和我们简单介绍了硅谷投资人的咖啡文化,约谈事情的地点往往不是办公室,不是在公司,而是在一家咖啡厅。风趣的黄博士向在场的企业高层们根据约谈的时间点推荐了三家咖啡厅,给将来要出国硅谷的企业家们寻求关键人才给出建议。

SME@picture-link

  黄博士带我们走进谷歌这样一个在硅谷成功的公司。谷歌7%的技术人员做搜索,支撑着整个谷歌公司的盈利。另外的93%的员工做着各种各样不赚钱的新产品,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等。谷歌的创业模式,是精益创业,将不成熟的产品先推出,后期根据市场做出一系列的反应。(关于精益创业,不久前中心曾邀请到实战派创业导师旦恩创投首席运营合伙人钱致远做干货分享,详情见中心网站)。在硅谷,无限制的美食,已经成为企业的标配,因为老板们觉得:我花重金请你们来,哪怕占用你们几分钟的时间思考下中午吃什么,都是种浪费。谷歌的大草坪上,有只大恐龙,他们一直认同,能坚持到最后的成功,不是最强大的,一定是最能适应环境的。然而,不幸的是,谷歌一直慢慢的变成他们最不愿意变成的那只“大恐龙”,五六万的员工企业造就着转型和转变的困难。

  提到谷歌,就不得不提苹果。靠着乔布斯的“一意孤行”颠覆了两次革命,也成就了乔布斯个人的传奇人生。苹果的创业模式和谷歌截然相反,它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接近完美。所以苹果的产品推出都很慢,但对于设计,没有谁对谁做,主观的感官占据主体,正因为乔布斯有独特的个人设计感及超群的绝对领导力,才能成就今天的苹果。苹果最大的创新不是显示屏、不是iphone、ipad这些个人便捷式,而是创建了app store这样一个平台,让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免费为苹果开发,但却收取开发者和用户的费用。众所周知,苹果即将搬入新大办公大楼,在硅谷有一个神奇的“新办公楼诅咒”,当搬入新大楼的那刻,就是这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刻。苹果是否能逃脱这样的诅咒,我们不得知。

SME@picture-link

  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所有的目的就和西部精神一样,只为了能够存活下来。创业就是在嚼玻璃,最终你一定会爱上自己鲜血的味道。创业一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踏着无数人失败的尸体,最终活下来。在风险投资上,仅有不到1%的创业企业能获得风投,并且风险投资的回报高度不平均,风投在问题公司上花的时间比成功的公司要多很多。当你的企业能获得风投,你已经是百里挑一了。风投的重点一定有一个好的deal soucing,再进行项目评估,投后管理,增值服务,最后上市演出。

  苹果、谷歌这样的企业在硅谷看起来,并不是什么。黄博士看来,硅谷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但却是可以被超越的。正如斯坦福大学里最多的罗丹雕塑一样,既能集成过去一切的优良传统,成为集大成者,又能开拓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今后的创业过程,一定是吸取经验和教训的,脚踏实地的前行。

编辑:朱天石、徐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