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详情

在创业的孤独海上,我愿做你的那盏指明灯--专访金鸡湖创业导师朱晓宁

  初见朱晓宁,风度翩翩,儒雅有范,是属于那种在人群中一眼就找到的类型。颜值赏心悦目,内涵也毫不逊色,他娓娓道来:在美国工作学习7年,一直从事高科技材料研发,致力于将先进材料应用于高效照明。就职于美国杜邦公司时期,和同事研发出一项照明节能技术。不巧的是,正好撞上了2008年金融危机,杜邦无意做大规模投资,项目暂被搁置。但朱晓宁不放弃,他有独特的眼光和视野,“与其被搁置,不如把它推向市场,真正实现产品化,让市场接受它”。

  在跟杜邦达成合作协议之后,2009年,万阳光学从美国起家。经过一年发展,万阳基本在北美市场站住了脚。期间也获得联想的战略投资。但朱晓宁很清楚,LED市场真正意义上的金矿在亚洲,确切地说是在中国。为了更好地挖掘这座金矿,朱晓宁举家迁回了国内。2010年3月,万阳光学正式落户苏州。

SME@picture-link

苏州走在全国的前列、园区走在苏州的前面:

  谈及为什么选择在园区,朱晓宁非常坦诚的说到,其实他早期在长三角一带及上海和他的故乡北京都详细考察过。相比一线城市只青睐于大项目,苏州园区更重视初创企业的早期项目;对比其他同类城市,苏州园区对企业理解更深刻、配套更完备、反应更敏捷、工作更效率、高素质人才云集。他动情的讲述了在选择企业落户地时,接待他的苏州工作人员相当热情,由于办公场地要走一系列流程才能搬入,为了不耽误时间,这位工作人员果断特事特办,介绍自己的一位银行朋友提供一处简单的办公地, 3天就交付给他们使用。对于当时的朱晓宁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这场”及时雨“在初创企业看来比春雨还要珍贵,一直抱着感恩之心的朱晓宁就此下定决心,把苏州园区作为他创业的“福地”。
感受园区真正“软实力”一路成长

  时至今日,他更是感念当时选择园区的正确性,作为一家做新材料的公司,他所需要的原料、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在方圆50公里内统统都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成本。

  企业成长必然需要经历风雨,朱晓宁首先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产品定位不准。朱晓宁回忆当时拜访客户,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主打产品反光膜,客户当面连连称好,过后却没有再表示过兴趣,显然这一次“进攻”没有成效;朱晓宁和伙伴们回家复盘后再次约见客户,这次他们准备了一次对比测试,实验表明朱晓宁他们的新材料反光率是85%,而传统的是70%,然而这一次,客户仍然没有“走心”。朱晓宁没有灰心,他和伙伴们深刻意识到,光手握高精尖技术远远不够,必须要放下身段,从客户真正感兴趣的点位出发接上地气,才能一击即中。他们第三次找到客户,这次他们准备了新的对比测试。二组灯表面看起来差不多,他们把灯拆开,请客户看里面一只灯是七颗LED芯片,一只是五颗LED芯片,他的技术是相当于节省了两颗芯片。朱晓宁更直观的指出,这样成本直接节省了6美金,这次他们真正抓住了客户的痒处。很多带着技术回国创业的人,觉得自己技术牛,但是想要把他变成一个真正商业化的产品,需要放下身段,去真正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的“高精尖”都是适合市场的需求的。
 

  “水土不服”,朱晓宁也不例外。他坦言回收欠款一直是让企业头痛的问题,他们吃一堑长一智,目前实行区域化划分管理,并制定了企业的基本原则。

SME@picture-link

创业伙伴再亲,帐要明着算

  很多创业者都是初次创业,没有站在股东+管理层角度来运营一个公司的经验,只是从一个项目起家,在合伙人之间的相处经验是零。朱晓宁指出,初创企业一开始就要把股权结构设置好,不要一时兄弟义气,商业中最好不要出现这种侠义式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出现问题的概率比其它的还要高许多。这样会导致日后利益无法合理分配,影响了项目进一步扩大发展。先小人后君子,把问题放到开始去处理,这样尽量保证团队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要因为这个事情而分崩离析。创业本身就是困难重重,能够走到一起来共同努力的朋友更是难得,要先把钱的问题算清楚了。所谓的丑话说在前头,其实正是为了日后合作更愉快。千万不要等到所有担心的事情都发生了才想到去补救,如果你没有一个主人翁的责任心,很有可能你的企业在一个好的前景下走下坡路了,因为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了。 ”

SME@picture-link

导师是孤独创业海上的指明灯

  回想创业初期,朱晓宁一再感慨创业其实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有波澜有大风却无边无际,他的二盏“明灯“,一盏叫做”联想之星CEO特训班“,另一盏叫做”清华TEEC企业家协会“。在创业黑暗中摸索时是这两盏明灯照亮了前进之路。同师兄弟经验交流、互相协助、一路扶持,哪怕只是几声鼓励、互相吐槽,对于初创者都是一片片温暖、一碗碗鸡汤,无比暖心。如今他也很高兴以个体导师的身份来指引初创者。目前朱晓宁已经从万阳光学成功退出,开始向投资人领域发展。

  作为创业者,朱晓宁既有强厚的技术背景,又有丰富的实战经历,一定能给创业者们不少启发。谈起作为导师最大的优势,朱晓宁出人意料的说:平衡是我最大的优势。很多创业者可能都有这样的通病,为事业奔波,超强度的工作负荷,不能做到工作和健康的平衡,但朱晓宁做到了。他加入了电影协会,爱好文学、电影,也喜欢摄影。平时也会抽空去跑步。 “其实坦白说,我自己并没有取得商业的巨大成功,健康状况也没有特别好,在兴趣爱好方面也没有做到出类拔萃,但是要是给自己这些方面打个分数,还是能做到80分的。平衡是我最大的优势,我会告诉我的朋友,如何去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最后,朱晓宁希望能以“匠人精神”,从外在产业结构、产品定位,到内在法律条款、企业文化,以自己的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积累的血泪教训来帮助初创企业少走弯路、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