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学会控制成本,中小企业才能活得更好

 

最近我们调查发现,不少中小企业处于这样的状态:人工涨得非常快,有些原材料涨得更快,但产品要不上价,不能把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到产品上。当然也有非常幸运的公司,成本涨得不那么快,产品涨得非常快。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在这个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还靠产品在市场上的稀缺性。稀缺来自创造力,能满足需求又没竞争者,就可以消化成本的增长,人工涨了没关系,原料涨了也没关系。   但对于大量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的企业,毛利本来就非常薄,成本一跌,基本上是打硬仗。所以,宏观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在微观和产业上提出很大的挑战。哪怕日子过得再好,也要进一步创新,毕竟不可能永远重复过去的模式。  十年来包括这两年,出口导向的经济越走越快,但也隐含问题,面临调整和转型,中国经济从整体长远看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现在众多的中小企业能不能活下来。现在,由于流动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衡,宏观政策一定会作阶段性调整,以免大起大落。但无论如何平稳调整,从较大的货币供应转为稳健的供应,最后市场上一定可以看到它的影响,不同的调整方式影响不同。因此中小企业家要学会控制成本,特别是从结构上控制成本。  现在“民工荒”蔓延,企业招不到工人,工资是不可能压下去的,但中小企业的成本项、管理项还有很大的余地。中国经济整体物流成本偏高,生产组织方式、材料选择方式、上下游连接方式,存在巨大的问题。先不说管制成本,要积极把握新机遇,提升企业产品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自然而然形成的,而跟努力和选择有关,中小企业尽可能在宏观波动时争取主动,争取生存得更久,才能发展得更久。  我们习惯大量出口,但同期中国人的需求也在提高。一是政策有释放、有调整。据笔者观察,现在很多内需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比如在国内商品、服务的供应、品质等方面还很欠缺。过去十五年,我们走出去很顺利,但针对内需的满足程度、改善程度,远远赶不上中国民众收入提高的速度。举个例子,香港自由行一开,为什么香港零售业火,无非是把大陆的购买力吸引过去了。为什么要到香港扫货呢?因为这些商品在内地不多。比如奢侈品,大陆税高,所以去香港买。还有让人吃惊的是,香港中草药市场大幅提升,香港其实是不种植草药的,为什么去香港买?据说香港中草药假的少。 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年收入增长都有8%-10%,在全世界这种增长都是了不得的。我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四川、贵州,原来比较落后的农村,一个村里的小卖铺,都会卖可口可乐,这家国际品牌公司,已经把销售触角伸到中国的最底层。再看很多本土产品,是不是覆盖中国民众所有的需求层次?相形之下还差得远。 很多外贸产品,中国人不需要吗?需要。问题是国内没有。没有通道、网络,没有认真开发市场。国内的产业、信用等等,都和国际商业环境存在不小的距离。美国经济下滑,一两年难以恢复,那我们的看家本领,出口怎么办?显然是要转向国内市场。我访问一家公司,父亲一代做出口,到儿子这一代,开始把出口形成的精密加工能力结合对国内消费者的发掘,卖得很好。为什么?国内的收入上来了。例如近来很多人通过别人在海外代购,我们开始对很多国际商品有消费能力,问题是有没有供应能力,有没有供应渠道。

谁先向这个方向走,就可以进入价格变化的主动区间,不管成本怎么高企,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就会有很好的需求,不但帮助消化成本,还能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