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以人才战略决胜深度转型期 苏州提出发展新路径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不久前率队进京揽才,在首都各大名牌高校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苏州风”。外界评价说,苏州之所以能大步走在全国前列,跟这种力度巨大的人才追求分不开。

蒋宏坤告诉记者,从由农到工的“苏南模式”,到由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全面小康的“现实模样”,实践证明是人才成就了苏州的一切。新的实践将证明,苏州在转型发展进入攻坚期提出的“建设新城市、集聚新人才、发展新产业”的发展路径,是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苏州特色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路。

人才强市是根本战略

要始终绷紧人才这根弦

苏州的人才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领跑。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苏州人才总量增长率连续9年保持15%以上,全市人才总量已达146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年增长率连续6年保持20%以上,入选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50人,占全省总量30.7%,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上述数字表明,苏州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才高地”,然而苏州的决策层却没有“满足”。“苏州的创新创业人才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还要大力引进各种各样高端人才。”市委、市政府认为,经济深度转型,苏州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升级。乡镇工业崛起,离不开“星期天工程师”的加盟;外向型经济起飞,得益于大量产业人才的拉动;如今,处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苏州人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拿146万的人才总量说,虽然基数很大,但仔细分析人才结构,可以发现,当前苏州所需的以各类创新创业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还不够多。因此,人才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始终绷紧“人才”这根弦。

人才战略是苏州决胜未来的根本战略。今年9月举行的苏州市十一次党代会上,苏州把“人才强市”列为实现“第二个率先”的六大战略之一。人才是苏州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工作向“战略纵深”挺进,正强化为苏州全市上下的共识。

对人才的“顶层设计”再度强化。从去年开始,苏州在原先人才激励考核指标、市县两级人才专项资金不少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等系列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决定5年内再投入30亿元,深入推进“姑苏人才计划”。“姑苏人才计划”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科技领域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型人才,还包括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重点社会事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对于“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苏州推出“科技领军人才1010工程”,力争每年引进10名达到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层次的尖端人才、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

科技和金融深度结合

锁定人才竞争力战略制胜点

把人才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苏州正在布局构建一个独特的人才发展体系,以实现人才纷至沓来的战略目标。

“人才引进的方法要创新,摆脱给票子、给房子的共性思维,要有‘独门秘籍’。”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小玫说,剖析人才创业最关心的问题,能不能在当地顺利找到资金最为关键。要让人才在创业的任何阶段都能找到资金,还得靠市场的力量。

选择苏州,谭耀龙的理由是,在这里能够顺利找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2006年,留美博士谭耀龙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创达特(苏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仅凭一份创业项目书就顺利从苏州创投集团拿到了第一笔宝贵的创业资金。而当他们研发的芯片成功问世后,再次得到了苏州创投创业投资基金的青睐,产品顺利走向市场。如今的创达特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系统设备商“华为”的合作伙伴,并成功取得了“华为”3000万元的产业资金。

从创业初期的种子基金,到孵化期的创投资金,再到成长期的产业资金,构成了苏州创投集团董事长林向红为之自豪的资金扶持体系。凭借这一体系,苏州在人才竞争中抢得了先机。目前,以苏州创投集团为核心的沙湖股权投资中心,已累计为27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创投资本,为800多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贷款资金支持,其中超过100家企业由海归团队创建。

资本的魔力,让苏州成为创业者心目中的天堂。今年7月苏州迎来了一股强劲的“人才流”,1826名海外人才携带1924个创新创业项目,“登陆”2011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正是期望放大苏州化解创业人才融资难的效应,创业周上,中组部决定在苏州设立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创投中心。未来,苏州可望成为海外归国人才“登陆”的首选之地。

人才主导下的转型发展,让苏州从容迈向“深度调整”

人才主导下的转型发展,让苏州迎来了一场根本性嬗变,这样的变革注定引人瞩目。

这是由苏州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放眼全省,苏州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如何在保增长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不慢人一拍,对于苏州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举例来说,苏州一年因转型需要而转移出去的项目超过500个,总资本超过400亿元,因此而形成的巨大空白该如何填补?眼下的苏州正迈入“深度调整期”,“突围”的方向至关重要。

破题的关键取决于人才。把人才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以人才高地来打造产业高地,以人才结构的优化来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一点,苏州思路清晰。

自2008年创办以来,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研发的10G光模块就成功上市,并成功打入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去年公司产值即突破7000万元。企业创办人海归博士刘圣信心十足:“苏州的环境这么好,‘旭创’一定要努力发展成为苏州创新型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一大批像“旭创”这样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收益特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活跃在苏州新兴产业的战略蓝图上,构筑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产业战线。今年1至7月,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完成工业产值6026亿元,同比增长2%。

人才引擎释放的强大动力,令人对苏州的未来充满遐想。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这个仅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累计已有15位“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获得者,其数量甚至超过国内绝大多数省市。他们之中,有5人还包揽了从国家到地方的知名人才奖项,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的“大满贯选手”。目前,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汇聚了200多家各类高科技研发企业,形成了药物研发、生物试剂、医疗器械、研发外包、纳米技术等产业集群,实现着从“参观点”到“增长点”的蜕变,叠加起这座城市新的高度。

蒋宏坤充满信心地说,苏州在进行深度调整,而一旦以“人才引擎”驱动的转型完成“蓄力”,迈过深度调整期的苏州,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健康发展。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