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苏州:人才国际化引领城市前行

9月下旬,2012年苏州市“海鸥计划”项目启动申报。据此计划,高层次海外人才到苏州进行项目研发、技术合作,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而且,该计划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契约管理为基础引进海外人才。此举为苏州引来更多国际化人才关注的目光。
“在越来越开放竞争的大格局中,人才是苏州发展最现实、最可依赖、最具潜力的资本。”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苏州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必须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才能积聚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优势。
“创业周”打造引智新模式
9月初,德国乌尔姆大学经济数学博士曾静,凭借数码图片处理交易市场项目跻身“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成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选择苏州作为回国创业考察第一站,到现在公司成立,仅花了2个多月时间,快得像做梦。”
每年7月,苏州都要举行国际精英“创业周”,通过邀请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到苏州开展项目对接和洽谈,实现家门口的集约化引智。“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引才重中之重,在国际上打响苏州‘人才首选城市’的品牌,已成为苏州新一轮人才国际化战略的‘主攻点’。”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腊军认为,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必须以全球视野把握人才国际化内在要求,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资源开发模式。“和以往走出去招才不同,创业周活动把海外高层次人才请进来。与此同时,苏州全市上下联动,本土民营企业、科技载体、研发机构、风投机构共同参与,人才流、科技流、资金流三流汇聚。实践证明,这种实地考察的对接方式更容易吸引他们。”

不断释放“虹吸效应”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已成为苏州创新创业高端人才资源持续供给的重要源泉。自2009年起,每年的创业周都要吸引2000多名海内外人才携带2000多个项目前来参会,成为海归回国创业的主要通道。在此基础上,苏州制订出台人才发展规划:每年从海外引进10名达到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层次的尖端人才,100名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
国家人社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志明对此评价:“苏州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国际精英创业周,创出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价值链”造就“创业天堂”
苏州盛科网络公司老总孙剑勇来自硅谷,最初辞去美国思科公司的工作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创业计划。带着项目计划书,孙剑勇找到了创投,阐述了自己掌握的技术和市场推广策略,很快,他就拿到了第一笔1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不久之后,他主持开发的国内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核心芯片面世,国际订单络绎不绝。他说:“现在到苏州找创投、找资金越来越方便了,就像美国的硅谷一样!”
从创业初期的种子基金、到孵化期的创投资金、再到成长期的产业资金,针对困扰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的融资难瓶颈,苏州打造“创投高地”,即通过创业资本的集聚,实现资本与人才的充分对接,为引进人才提供创业投资支持。最新统计显示,苏州共有各类创投机构258家,资金管理规模超过650亿元,分别占全省一半以上和全国一成以上。在苏州创投业投资的项目中,科技型企业占50%以上,其中39家成功上市。
“和美国的硅谷相比,在苏州创业可以同时得到‘两只手’的帮助”,曾在美国工作多年的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百感慨道,一只手,是造就硅谷神话的风险投资;另一只手,则是苏州特有的政府扶持体系。徐百到苏州创业时,享受到了启动资金100万元、贷款担保、项目配套、租用住宅100平方米3年免租、购房补贴100万元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企业由此迅速成长,研发的核心产品纳米微针杀入国际市场。
统计显示,目前苏州各级公共财政每年用于人才工作开发的专项资金已达亿元,约占苏州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今后5年全市各类人才工程的专项资金将不少于30亿元。“创业天堂”苏州因此赢得国际人才的青睐,不久前,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十大城市”评选中,苏州从全国353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综合评分名列第7,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地级市,也是我省唯一入选城市。
“人才贡献率”托起发展“第三波”
国际经验表明,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就越明显。当前苏州正加快走向以自主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融入世界经济浪潮的“第三波”提升期,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驱动第三波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留美博士张佩琢来到苏州后,发起组建了江苏省小核酸技术产业创新联盟,带动小核酸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落户苏州,使苏州成为国内小核酸领域最重要的研发、生产基地;刘继明博士创办网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发起成立苏州IP融合通信产业联盟,推进融合通信产业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集聚效应……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以人才高地造就产业高地,苏州大地上处处活跃着创新人才的身影,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拔地而起。在承载苏州经济国际化梦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目前活跃着180多名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人才。而在苏州申报入选的81位“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人才中,创业类人才达59人,约占全国1%、全省48%。
在人才集聚和产业提升的螺旋式上升中,苏州突起了常熟太阳能光伏、昆山新型平板显示、张家港高端装备制造、吴江智能电网等1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为“扛鼎”苏州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今年1月至7月,苏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7263亿元,其中,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11%。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导师桂昭明研究苏州案例后表示,判断一个区域的人才竞争优势,要看数量、质量、投入和效能。数量是规模,质量是水平,投入是发展后劲,效能是人才创造出的成果,这四个方面可以表征一个区域的人才竞争能力。“显然,苏州目前已具备了这样的优势,人才贡献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