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转型,当世界工厂退潮时--转型升级 我变我主动

   阿迪达斯关闭了在中国的工厂,此举让无数人惊呼:“中国制造”正在转型。这家工厂,恰好就在苏州。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常以“世界工厂”、制造业重镇的“硬朗”形象出现在镜头中。而就在国内制造业退潮初现端倪的时候,苏州便主动转变增长方式,在转型升级上下苦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被摆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上,这个全国数一数二的工业城市更乐意让人们记住诸如旅游、商务会展、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等“感性温软”的一面,实现“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劳力经济”向“智力经济”、“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的精彩转身,全力打造现代服务经济高地和服务经济强市。
一个园区的华丽转身
美丽的金鸡湖把苏州工业园区从地理概念上划分为湖西和湖东。千年变迁,金鸡湖的各种传说或许早已被人淡忘,但金鸡湖却随着园区的发展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2012年7月初,一块国家5A级景区牌子挂到了金鸡湖景区的脖子上,成为继苏州园林、周庄、同里之后全市第四个国家最高等级的风景区。谁能想得到,以先进制造业起家的园区商务旅游搞得商务旅游,被誉为后工业时代的“财富金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金鸡湖景区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人们不禁要问,到一个工业开发区去旅游,有什么好看的?两年前,园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商务旅游示范区后,曾引来各界一片议论。但是,来过的人都知道,这里真有看头,园区完全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对开发区的一贯印象。
苏州工业园区可以说是苏州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由“硬”变“软”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园区,商务旅游正成为推动产业结构由“硬”变“软”的“点金棒”,推动园区经济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经济“华丽转身”。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园区先后启动了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金融翻番增长、纳米产业双倍增等“九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在未来发展中,园区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后,园区除了出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更多的是附加值更高的旅游、金融、物流等各种服务。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园区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两个百分点,去年,园区服务业比重已达3%。以金融产业为例,园区2010年启动金融产业翻番行动计划,力争3年内金融和准金融机构增加到300家,事实上两年不到就提前完成了。产业由“二三一”转向“三二一”务业占GDP比重已达4%
退潮前的未雨绸缪
苏州的转型升级,不是今年才开始的。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苏州“三驾马车”中动力最强劲的进出口突起波澜,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然而,苏州上上下下,对此却已有心理准备。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苏州的转型升级,并不被动。当年,26家在苏州下辖的昆山安营扎寨多年的企业搬家了,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企业并不是自己动了搬迁的念头,而是昆山开发区花了2亿元巨资主动“请”出门去的。用当时主管部门的意见讲,“技术含量低、粗放型的企业对提升开发区产业层次有害无益,腾出地方来,开发区才能‘选中’更多占地少、水准高的企业。”他们将目标瞄准的是,全球顶尖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
很快,这样的事情在苏州各处上演。世界半导体巨头——美国国家半导体宣布从苏州撤资,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在去年10月关闭。据称,这个厂所有的机械设备将被运往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的美国国家半导体的另一家工厂。此后,到苏州“唱戏”的中西部城市也越来越多。不管是主动请出去,而是被动等人来请,苏州都表现出了极大程度的配合和欢迎。
世界工厂的称号,曾是苏州的骄傲。凭着大量的制造业,苏州稳稳占据着国内工业城市的第二把交椅。有时候,短时间内,还能与常年的老大也是最近的邻居上海掰掰腕子。放着好日子不过,却要推翻一切重新走转型升级的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苏州人的心里,有一笔非常明的账:苏州人均GDP早已超过万美元,按照世行标准,苏州已迈过“高收入国家”的下限门槛。但苏州强调的却是,人均GDP已跨进“欧美”行列,可人均收入还是“亚洲”水准——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占比大致是75%,而苏州的这一比重仅为32%。细究这一差距,苏州认为这与苏州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直接相关。那些让其它城市艳羡的高新技术项目,被苏州全新定义:在全球产业链上,苏州目前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总体处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核心竞争力不够强,挣的是辛苦钱,很难在国际市场切分利润蛋糕时有发言权。
因此,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苏州就明确地意识到,一直以来依靠较低的土地、人力和资金成本,加上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的发展模式,“边际效应”正在显现,苏州发展模式的转型和调整势在必行。
退潮之前,苏州已经建立了新的桥头堡。
左打服务右打新产业
不破不立,但是破完了立什么非常重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成了苏州目前最强劲的经济牵引。
相比发达的加工制造业,苏州的服务业“短”在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苏州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就必然要跨越式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市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化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迫切要求,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实现“弯道超越”,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服务业专项规划——《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为给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等10余个相关政策。在实践中,苏州人把集聚发展制造业的成功经验“拷贝”到了服务业上,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效应不断显现,目前,我市共有省市两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70家,其中省级19家,共集聚企业(经营户)7万家,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共计53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到了4%,特别是同期服务业领域实现投资141亿元,同比增长1%,服务业下一步发展值得期待。
而同样是工厂的新产业,能力也丝毫不逊于请出去的前辈。今年1-4月,苏州市新能源、医药和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以及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确认的525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同比增长2%。“事实上,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要先于国家和省里,”苏州市经信委新兴产业发展处处长孙洪向记者坦言,苏州是国内最早注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城市。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加了一道鞭子。当许多城市在危机之下仓皇失措的时候,苏州却开始了“新兴产业三年跨越计划”,将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方略。明确提出:苏州未来的新高度,取决于新兴产业的成长速度。
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市相匹配,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3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4.3%,2011年达到万亿元。苏州通过大投入来积聚和激发科技研发力量,去年研发投入超过250亿元,占了GDP的5%,全市63%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苏州的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得分也居全省首位。

 

 

记者余涛
《城市商报》201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