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苏州 金融新高地的崛起

   与上海的距离,是苏州最大的幸福,也是不幸福。有时候,这种便利会成为苏州的困惑。比如说,背靠着一个全球金融中心,苏州的金融发展前景,究竟应该怎样规划?在一个中心的边上,需不需要另一个中心呢?
所幸,苏州人打破了条条框框。目前,苏州已拥有各类金融机构594家,其中银行机构52家,保险机构67家,担保公司169家,证券期货公司及营业部86家,备案创投95家,小贷公司76家,典当公司49家。各类金融机构的集聚直接带来了融资渠道的拓展和融资总量的提升,充分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助推新兴产业的积极作用。
本来嘛,谁规定一个高地边不能有另一个高地?而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确实为金融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外资银行加速入驻
筑得梧桐台,才能引来凤凰栖。对开业环境相当挑剔的外资银行集聚,是苏州金融业高速发展的一个最好例证。今年的七月,苏州就接连来了两个“大户”。
7月16日,台湾最大的企业贷款机构兆丰国际商业银行正式落户苏州,这是兆丰国际银行在中国大陆设立的首家分行。至此,目前在大陆获准设立分行的10家台资银行中,已有4家落户苏州。台湾兆丰国际商业银行于2009年10月获批成立代表办事处,苏州代表处升格为分行后,首期投入10亿元人民币运营资金,并将不断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开拓上海、杭州、无锡等长三角地区客源,既服务于大型台资企业,也适时切入本土中小企业金融市场。7月20日,摩根大通苏州分行举行开业庆典,这是摩根大通在中国大陆的第七家分行,是摩根大通在江苏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也是苏州目前第一家美资银行。摩根大通苏州分行将投入25亿元营运资金,为客户提供涵盖现金管理、贸易融资、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外汇兑换等一流的人民币和外币金融产品和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外资银行(含代表处)16家;外币存款余额亿美元,贷款余额162亿美元;机构数和业务量均居全省首位。外资银行不断向苏州加速集聚,表明国际金融机构对我市金融环境高度认可,有利于为全市金融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更好地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苏外资企业发展。
高中低端全面服务
机构总部和创新机构数量的增加也让苏州的金融辐射功能逐步增强。像招行小贷中心设立全国分支机构36家,累计为1万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超过800亿元的贷款;东吴证券在全国拥有53家营业网点,其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在全省排名第二;日本财产保险和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在园区设立的是业务覆盖全省的省级分公司。苏州国发集团搭建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基金、创投、再担保等“八位一体”地方金融平台,总资产近300亿元。
在数量倍增的同时,苏州金融机构的层次更为丰富,能够为企业、农户等不同服务对象提供更细致的针对性服务。其中,全省首家科技小贷公司———苏州融达科技小贷公司顺利开业,重点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多样化的融资解决方案;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正式挂牌,努力满足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同时,苏州全市新增农村小额贷款公司32家,累计达到50家,累计注册资本金10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和31%。这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已经为1万多户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了信贷扶持,各项贷款余额130亿元,占全省的32%。
在苏州银行成功改制的同时,东吴证券完成股改,苏州信托规模扩大,东吴人寿申筹工作进展顺利,地方金融综合竞争力在持续增强。伴随着中国银保监会苏州监管分局正式挂牌,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首家地级市保险业监管机构正式落户苏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统筹协调服务金融业发展的专门机构,正式开门办公,标志着苏州金融监管服务体系日趋完备。
苏州的金融大发展
苏州的金融业,正在一个加速的轨道上飞速前进。按照“一个中心、五个集聚区”的发展目标,苏州要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互补的区域功能性金融中心,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集聚区,风投、创投和产业投资等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区,企业上市公司的集聚区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集聚区。金融集聚将为金融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使服务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从信贷投向看,全市制造业新增贷款380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5%;服务业新增贷款435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0%,两项合计占信贷投放总量的75%;从贷款期限看,新增贷款短期化特征明显,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新增短期贷款760亿元,占比7%,比年初增长14%。同时,新增新兴产业贷款88亿元,增长14%,高于平均增速个百分点;新增科技贷款245亿元,增长32%,高于平均增速个百分点。此外,融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上半年,我市新增上市融资70亿元,为全省第一;新增企业债44亿元;新增短融、中票、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70亿元;2家企业成功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募集资金亿元,其中华东镀膜私募债是全国第一单中小企业私募债;初步落实亿元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筛选储备拟发债企业53家,预计融资规模达30亿元。

 

记者余涛
《城市商报》201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