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科技精英创新创业看好苏州

苏州市拥有海归人才6882名,“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人才105名,省“双创”人才190名,姑苏领军计划人才227名;有大型和重点企业4052家,各类创新载体455家,高新技术企业1245家。市科协十二大召开,科技精英济济一堂,晚报记者采访了数位市科协十二大代表,听听他们在苏州创新创业的感受。
苏州创业氛围好让我感触很深
杨晓明(市科协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我们国家之所以有些东西做不起来,关键还是材料问题没解决。”杨晓明对记者说道。一直致力于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杨晓明,目前任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我是2011年来的苏州,这里创业创新氛围好,政府支持力度大,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
杨晓明告诉记者,他是在1978年上的大学,当时专业是父母给选的,“父母觉得学个理科,学点技术比较好,而四川大学在高分子方面比较好,这样才结缘的。”
而在来苏州之前,杨晓明一直在美国从事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相关工作。“当时在美国接过好几个大项目,如美国国防部的提高火箭燃油抗氧化性的项目等。”目前,据杨晓明介绍,已经完成了新型光学膜材料和大飞机机壳内壁的密封材料等项目的中试和工业化试用,正在实施产业化。“新材料是个前沿领域,是一个大有空间,可以有大作为的领域。”杨晓明表示,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需要大家一同去努力。
专注生物医药是我该做的事情
   张佩琢(市科协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苏州吉玛基因董事长)
   谦和渊博、温文尔雅,这是张佩琢给人的第一印象。在生物医药领域打拼了10多年,张佩琢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并不容易,生物医药行业并不是那种能立竿见影,马上能赚钱的行业。而一直支撑着自己向前的却是一个最朴素的原因,即出于对生物医药的喜爱,用张佩琢自己的话说,“这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2003年初回国后,张佩琢先后创办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和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RNAi(RNA干扰)新药及诊断试剂研发及相关产品生产。“我们从事的是生物医药这个大领域中基因药物这个分支。”张佩琢说道。
   张佩琢告诉记者,他是在2007年来的苏州。“当时来苏州并没有考虑政策支持这一方面,主要是看中这边宜居的环境,基础设施良好以及较低的商务成本。”张佩琢告诉,研究基因药物周期长,需要的资金大,“在上海那会儿,资金十分紧缺,而到苏州后科技局、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目前公司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张佩琢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和苏州两家公司加起来,有170名员工,并有3家子公司。对于未来,张佩琢表示还是要做强做大已有的科研服务市场,并寻找机会进入大众市场。
   科协举办交流活动助我融入苏州
   白光一(市科协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白光一曾因“就是想看看外国科技先进在哪里”的简单执念,于1990年选择了留学日本,从优秀院校到高端企业,他差不多在异国待了近10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数据库系统Jasmine、信息期刊制作系统CSR等开拓性项目。“也许是那十年错过了国内太多惊人变化,等我中年时再回到中国大地,顿感陌生,甚至有些‘水土不服’。”白光一告诉记者,多亏当时不少朋友和团体的帮忙,让他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并融入了苏州。他举例说,市科协曾专门针对初到苏州的海归博士们,举办过多次联谊及科技交流活动,在此帮助下,他主办的计算机科技论坛也得以顺利开展,并一直举办到现在。
   谈到未来苏州IT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式,白光一坦言,创新并非要摒弃传统优势。“多年来苏州制造业相当发达。应当先巩固此优势,随后在这一基础上谈创新技术,让其与原有制造业相结合,从而促进制造业的升级与档次的提高。”
   集思广益是科技行业的必备理念
   刘毓文(市科协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协作中集思广益,这是从事科技行业的必备理念。”市科协十二大代表、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毓文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她充分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并认为科技工作者一定要主动交流,得自己去争取或创造机会。
   最国际化、最开明、最愿意学习、最善于自我更新,这四个“最”,是刘毓文对园区管委会及创意环境的评价。“做科技,甚至做产业园的组建与管理,这和天时、地利、人和都分不开。”在刘毓文看来,没有哪个个体能逆潮流而动,自己恰好只是“顺流而上”。最终在客观、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成就了今天已有28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的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记者看到,刘毓文的微博简介是“长篇励志,自打鸡血”,她对未来充满自信与干劲。刘毓文相信,在未来五年内,苏州园区生物产业定能在亚洲范围内排名前三。她希望到2017年,园区生物医药产值能达到500亿人民币。
   要促进半导体行业同行共同进步
   李云初(市科协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苏州云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苏州有个创业园,政策环境不错,好创业。”谈起对苏州的印象,首次被选为大会代表的李云初这样告诉记者。
   1997年,来自湖南的李云初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毕业,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农业大学,在电子工程系模拟与混合电路专业深造,并一直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经验日渐成熟的他决心回国谋求更大的发展。或许正是凭着对苏州的好感,2009年,李云初一家放弃国外稳定舒适的生活,来到昆山白手起家,创立了苏州云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国家每年要进口大量的芯片,而高端应用方面的芯片,国外还一直对我们实施着技术封锁。”李云初说,“之前,高端模数、数模转换器在国内是一块空白。目前,我们公司在这两方面的产品设计水平已经和国外同步了,并已应用到通信、国防等多个领域。”
   现在,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被评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李云初对未来有了更高的目标,“首先,我要把公司快速发展起来,另外,我也邀请了院士专家,准备召开半导体技术与应用论坛,促进同行交流,共同进步。”
   要在视网膜分辨率技术上赶上国外
   朱健(市科协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科协委员)
   朱健今年33岁,是一位年轻的代表。2005年,他进入国内第三家从事五代液晶面板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这些年,他勤奋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职期间提出20多项专利申请,申请涉及美国、韩国等国家。不仅如此,他还从一名普通的设备负责人,成长为工程部经理,负责新产品导入等工作。3月22日,龙腾光电科技协会成立,作为一名科协委员,他在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同行科技交流、提高员工科学素质、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等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谈起未来研发方向,朱健告诉记者,五代液晶面板主要用作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屏幕,“我们将朝着节能和轻薄化发展,另外,我们在视网膜分辨率技术上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努力赶上国外水平。”

 

记者朱奭隽张致远陆珏实习生周宇杰
《姑苏晚报》2012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