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苏州特色“引才模式”成功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新天堂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从“苏南模式”的大胆突破,到外向型经济的异军突起,再到民营经济的快速腾飞,逐步走出了一条紧紧依靠人才、依靠创新的科学之路,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今天,苏州积极抢抓转型发展机遇,全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大力集聚国际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特有的“苏式引才”模式,不断向“全球化创新创业人才首选城市”目标迈进。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已超过178万人,人才贡献率4%,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25位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其中创业类人才80人,约占全国14%,首次与北京并列全国第一。
精细化人才引育:凸显滚雪球效应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吸引人才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苏州把创新人才优先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摆在突出位置,将原来人才开发的“边缘领域”全部纳入现有范围,制定了一系列贯穿人才发展全过程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吸引力和人才集聚力。一是创新推出“姑苏人才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30亿元,在科技创新、重点产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八大领域,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00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二是全面启动“1010工程”。利用10年时间,每年从海外引进10名达到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层次的尖端人才,100名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三是率先实施“海鸥计划”。着力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人才集聚方式,努力加快柔性引进海外智力,目前两轮“海鸥计划”已有132名专家携带的92个项目获得1061万元资助。据统计,近五年来苏州累计已引进1300余名领军人才、3200多个创新团队落户。这批兼具国际视野、管理才能和专业技能的尖端领军人才和团队,在苏州发挥了强大的人才磁场效应,形成了“1位尖端领军人才+1个高层次创新团队”的人才建设“滚雪球模式”,大大加速了高层次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的集聚存量。
全球化品牌塑造:打造创业中国第一站
实施人才品牌战略,是打造苏州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苏州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互为驱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努力拓展富有姑苏特色的人才品牌活动海内外号召力,全面打造人才“创业中国第一站”。一是打响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品牌。自2009年起,苏州以“汇聚全球智慧、打造创业天堂”为主题,在全省率先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面向海内外邀请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慧成果的创业人才,到苏州进行项目对接和洽谈。经过五届精心运作,创业周已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78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受邀参会,携带8050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对接。累计引进落户项目844个,注册资本67亿元。引进落户的企业中,2012年年产值超亿元的有6家,利税超百万的有37家、超千万的有4家。二是全球举办“赢在苏州”海外创业大赛。2011年起,苏州积极拓展海外引智渠道,联手遍布全球的23家苏州人才工作海外合作组织成员单位,以市政府名义接连在美国硅谷、德国法兰克福等地举办八场“赢在苏州”国际精英海外系列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75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赛,征集项目1642个,逐步成为苏州深化运作国际精英周活动、主动接轨国际人才市场又一重要抓手,日益彰显出其引才聚才的强大集聚效应。

高端化优势产业:促进人才产业链式集聚
苏州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下辖各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均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凭借这一独特优势,苏州坚持人才产业互动并进,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集聚,从而成功打造了一批位居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首位的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和特色集群,人才与产业集聚的链式效应日益凸显。一是培育优势产业汇聚人才。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IT产业强市。近年来,苏州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1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5个省级开发区为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了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型家电、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其上下游产品配套能力,构筑完整产业链。这不仅有效促进了各类创新创业企业“抱团发展”,而且在解决生产发展前沿技术等过程中,成功引导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聚集。二是突出企业主导引育人才。苏州80%左右的人才集中在企业,企业无疑是智力集聚的主要平台。为此,苏州不断深化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雏鹰”、“澄羚”计划,3至5年内重点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规模达到10亿级的小巨人科技企业集群,引导和带动各类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向企业流动集聚,从而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如领军人才张佩琢等人带动了小核酸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相继落户,使苏州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小核酸研发基地。
联动型融资服务:破解创业资金瓶颈
创新创业需要高新技术,更需要资金扶持。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苏州不断突破高层次人才创业资金困难瓶颈,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营建极具吸引力的融资环境。一是积极推进股权投资中心建设。通过政府设立引导基金、配套跟投等举措,引导整合社会资本参与初创期科技企业股权投资,逐步形成以沙湖股权投资中心为核心的创投业集聚区,并成立国内首家服务于“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创投中心,从而进一步加速创业人才和创投资本融汇集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从事创业投资业务且比较活跃的机构245家,管理资金管理规模超690亿元,约占全国10%。二是创新债券投资新路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与银行合作提供“低门槛、低利率”信贷支持的“科贷通”业务,设立1亿元的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筛选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诚信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给合作银行,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全力打造支持人才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宽松融资环境。目前“科贷通”已为636家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资金达5亿元。
集成式服务体系:深耕人才圆梦沃土
在政策引才、资本助才的同时,苏州始终坚持载体聚才,环境留才、积极推行人才发展的全过程服务。一是优化科技服务。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3家,孵化器总面积超过390余万平方米,孵化规模与绩效居江苏省之冠。大力推进中科院纳米所、医工所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已建成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13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763家内外资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二是优化生活待遇。制定实施海外人才制度,来苏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创办企业、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同等权益。2011年、2012年苏州连续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十大城市”,位于全国地级市之首。三是优化资源配置。设立“姑苏人才计划”服务中心,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加快推进人才开发社会化进程,形成多方力量整合、全社会积极参与、政府强化服务监管的全新格局。目前,苏州市县两级每年用于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和工作运行的专项资金不少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1%。全市每年对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等各类人才资助供给超过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