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苏州:先行先试 推动转型

  抢抓自贸区机遇,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江苏迈出新步伐。
  近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示,对接上海自贸区,苏州要带头!
  5月13日,苏州召开现场推进会,同时出台学习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深化制度创新的意见。
  “建设自贸区的实质是通过深入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营商环境。”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苏州将认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改革成功经验,先行复制,率先推广,构筑更高的对外开放新平台,以制度创新赢得开放新优势,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全省乃至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新经验。
  苏州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建设,将首先在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5个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先行先试。根据先行先试区域的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今后可逐步拓展实施区域范围。
  实际上,苏州争当国家战略“急先锋”,先行复制、率先推广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既是城市地位使然,也有自己的远大抱负。
  作为全国首批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苏州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开放型经济大市,是重要的跨国公司集聚区和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也是中新合作及对台经贸往来的高地。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685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93万亿元,在全国仅次于上海;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实现进出口超过1050亿美元,占全省87%、全国15.1%。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以其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苏州还是海峡两岸合作的核心区域,集聚了1万余家台资企业,台商实际投资近250亿美元,常年在苏州工作生活的台籍人员5万多人。尤其是去年初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获批,更是开启了两岸合作的崭新一幕。
  “苏州开放程度高、产业基础雄厚,我们要取上海自贸区之长,发挥自身既有优势,推动苏州经济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苏州市长周乃翔说,在苏州转型发展关键阶段,充分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验,抢抓先行先试机遇,就是要在投资管理、贸易管理、金融创新、综合监管等方面做出不懈探索。
  对接自贸区机遇,苏州从自身发展特点出发,重点推出四大创新举措,即试行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特征的投资便利化改革,以海关特殊监管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为特点的贸易便利化改革,以人民币跨境业务开展为标志的金融体制改革,以企业征信体系建设为主要抓手的综合监管改革。苏州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这一系列创新本质上构成了一整套的体制制度创新,目标只有一个:深度催生改革动力,推动产业价值链提升,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先行先试,苏州工业园区跑在了前面。
  现场推进会上,记者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中心看到,一批批货物经过查验后发向全球。作为全国首家海关监管的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保区自建立后拿下了多项全国第一,目前正致力于从制造、物流、维修中心向贸易、结算、研发中心转变,并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探索新路。
  自2014年3月1日起,苏州工业园区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外资企业全部推行先工商登记再由经发局备案的准入新模式。据统计,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来,共有200笔外资尝试了备案制登记,占同期所有外资设立、变更登记的60%,其中新设立外资企业中备案制的比例为74%。
  “企业注册实行先照后证,这就要求管理部门的工作从事前审批变为事中和事后监管,实际上是倒逼政府改革。”苏州工业园区工商局长朱江介绍,园区的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强烈感受了这种“倒逼”的力量。
  先行先试,“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跑在了前面。
  2013年2月初,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赋予昆山在产业技术与金融业务方面的先行先试权。此后半年,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复同意在昆山试验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截至上月底,昆山试验区累计办理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收支7813万元,累计跨境借放款75亿元。人民币跨境业务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一年来,试验区内有50多家台企已经或者正在设立投资、销售、结算、研发等企业总部。
  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在苏州这片对改革开放始终保持着高度热情的土地上,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抢抓“自贸区机遇”都变成了一种行动的自觉,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抓住这次先行先试的机遇,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继续做好江苏开放型经济领头羊,不辜负省委、省政府期盼。”蒋宏坤说,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发扬敢于争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了江苏“两个率先”排头兵地位,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等多个全国第一甚至唯一,“自贸区机遇”一定会激发起苏州人更大的创新热情和更高的创新智慧,把苏州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轨道!

 

记者 高坡 李仲勋 陈雨薇 葛灵丹
《新华日报》201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