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一副自制的球拍陪了他50年

    在苏州工业园区东湖大郡社区,有位81岁的宫家良老伯。别看他年龄大,却非常喜爱打乒乓球。而且一副自己制作的乒乓球拍,已经伴随他度过50年的“乒乓人生”。
  宫家良告诉记者,还是在他读小学四年级时,文体活动和业余生活还不是很丰富。一次,他看了一场五六级学长们的乒乓球赛后,就被飞来飞去的乒乓球吸引住了。于是,他也想“玩一玩”。随后,他向高年级学长学习,慢慢地学会打乒乓球了。等宫家良上了五年级,在参加一次年级比赛时,竟然夺得了冠军。这个成绩,不仅让其他同学刮目相看,还让他彻底喜爱上了打乒乓球。
  1964年,走上社会后的宫家良拿到第一份30元钱的工资时,花了6元多钱买了一副乒乓球拍。不过,为节约成本,他的乒乓球拍的球板与胶皮是分开购买的。因为胶皮一旦损坏,他还可以重新购买更换,而球板就不用换了。50年来,这副球拍跟随宫家良“走南闯北”,立下“汗马功劳”。
  退休后,宫家良并未闲在家里享受安逸生活,而是到处找朋友打乒乓球。1982年,他被推荐代表社区参加“区中老年乒乓球比赛”,并取得亚军的好成绩。当年,宫家良还拿到了“乒乓球裁判证”。不过,由于多次搬家,裁判证已经丢失,但宫家良却说:“我打乒乓球不是为了这些荣誉,而是因为自己的喜爱和乐趣。”
  数十年如一日带着自制的“老搭档”球拍奔波在各个乒乓球室。眼看球拍变得老旧了,老伴劝他买个新的,可宫家良舍不得丢弃,每次打完球,宫家良都会用保护膜贴在胶面上,下次使用时再揭下保护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今天,球拍还能继续“征战”。
  随着年龄增大,宫家良的身体灵活性变差,老伴也劝他歇歇,别去打球了。为了让老伴放心,宫家良决定:不去乒乓球室的时候,就在家对着墙壁打,既能活络筋骨也能过把瘾,也是件乐事。但每当球友们一个电话,宫家良又迫不及待的出门去了,还经常随着球友们到高新区、姑苏区等地方打“友谊赛”“。跟大家一起切磋球技,既能活络筋骨,又能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才是我每天生活的乐趣。”宫家良说,这副自制的球拍,要伴随着他“终老”呢。

记者 张登峰
《姑苏晚报》201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