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那份不忘初心的执着令人感动

  10月18日,一场特别的独唱音乐会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来自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的音乐教师王喜平,为到场听众带来了14首精心准备的中外经典歌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雄浑豪迈的《大江东去》,一下把现场观众带到那片硝烟弥漫的赤壁战场,大家全神贯注,感受着撼魂荡魄的“古今绝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场音乐会,用王喜平的话说,是“整整等了12年”。
  在音乐会举办前夕,王喜平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经历:出生在农村的他,小时候对于音乐就有着与生俱来的感觉:“每当村上人结婚用大喇叭放《粉红色的回忆》《大约在冬季》,那时虽然很小,但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乐队后面唱。”中学时期,由于很喜欢唱歌,王喜平被同学亲切称为“大陆刘德华”。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节日文艺汇演,班主任让其担任领唱,并在校内崭露头角。自此,王喜平对音乐的热爱一发不可收。
  在陆慕高中,王喜平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并遇到了音乐上的指路人——启蒙老师赵锟。“他教会我两个字‘坚持’,他不是书法专业,却坚持练字,练到眼红,有时候流鼻血还是坚持给我们上课。”王喜平深受感染,大年初五,顶着凛冽的寒风,前往老师家中练习音乐。为了能进入优秀院校深造,王喜平选择了复读。每天早上,他在苏州兴吴复读学校上文化课,下课后骑自行车赶回陆慕高中学习音乐,来回30公里,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的夏天,王喜平考入徐州师范大学,系统学习声乐知识。经人介绍,他还拜了南京艺术学院声乐系主任王玉建教授为师,“我每个礼拜都坐高铁从苏州到南京去学习音乐,王老师无论是从声音的状况还是音符的副点、强弱都对我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他真正给了我声乐上的升华。”虽然求学的历程漫长艰辛,但王喜平一直苦中作乐,“痛并快乐着。”
  然而临近毕业时,正好赶上了非典,让王喜平这个音乐专业学生一般都有的毕业汇演泡了汤。工作后,王喜平参加了一些比赛,曾获第十一届全国推新人大赛江苏赛区十优选手,苏州市第五届水乡青年歌手大赛金奖,并多次在江苏省职业院校声乐技能大赛中获奖。但作为老师的他,连续带了9年高三,抽开身参加比赛已属不易,更难说举办一场独唱音乐会,这也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在相城区文联的支持下,今年4月份,王喜平开始了“圆梦计划“:筹划自己的专场音乐会,既为他多年的音乐生涯做一个总结,也给他的学生们做一个榜样。“最难的就是语言,意大利语和中文有很大的区别,语感和中文不一样。没有经过专门的意大利语的训练,所以我都是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琢磨它的发音规律”。为了把6首歌意大利语歌曲练好,半年间,他放弃假期全身心投入进去。
  有段时间,在练习嗓音的过程中,王喜平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为了把升F的高音站好,练完美,他时间上就花费了好久。现在,他的音色浑厚明亮,音域宽广,气息运用十分连贯流畅,声音圆润通透,特别是对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方面都已经十分准确、细腻。
  当天举办的音乐会过程中高潮迭起,在唱到《嘉陵江上》时,随着钢琴伴奏的推进,王喜平的歌声也变得激昂起来:“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把我那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一时间,演艺厅内只有歌声在回荡。末了,王喜平对到场的观众们表示,非常感谢他们能到场帮助他完成心愿。全场听众起身站立,都为这个带来精彩表演的普通教师热烈鼓起掌,纷纷上台献花,同时也为其执着为乐、不忘初心的精神喝彩。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任远
《城市商报》2015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