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苏州成国际人才聚集地 外籍专家缘何钟情苏州这片热土

SME@picture-link

 Hoffmann (左一)在车间里指导员工组装产品

  外向型经济走在前列的苏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人才聚集地。就在上月,苏州连续第五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大城市。近年来,苏州外籍专家证办理数量保持小幅上升的态势。去年,市外国专家局办理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达2300件左右。昆山、工业园区于去年8月增设办证窗口,今年1-4月分别办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98件、297件。在外籍人才心中,苏州是怎样一座城市,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为何对苏州情有独钟?近日,记者走进他们工作、生活的学校、企业、实验室,进行了详细调查。

  ■我们一家五口都姓“苏州”的“苏”

  Nathan,36岁,来自美国田纳西州,2013年9月任苏州外国语学校初中国际部外教,担任英文、食物营养、艺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坐在苏外会议室里,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与记者交流,谈笑风生,很健谈,也很风趣。他说,自己原来的中文名叫“平安”,一个朋友说他的性格挺像苏州人,于是改名“苏平”。“我的家人都有中文名,妻子叫‘苏贤’、大女儿叫‘苏乐’、小女儿叫‘苏文’,儿子叫‘苏荣’,一家五口统统姓‘苏’……”

  Nathan原先在美国一所高校任教,去过亚洲、非洲不少城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地方很多,但若有外国朋友问哪里最好,我会把苏州排第一。”Nathan说,自己住在枫桥一带,门口就有公交,上车坐20多分钟,就能抵达景区、园林、寺庙。“节假日,我会和家人去爬爬天平山、灵岩山,或去太湖、金鸡湖、独墅湖边玩玩。平时一有空,自己喜欢骑着电动车,去苏州城里穿街走巷。”

  他感慨地说,“苏州是一座令人惊艳的城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又充满现代气息。在苏外这几年,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嬗变……”

  “自己教学上的想法,与学校的理念非常契合,在苏外工作是美好的经历。”Nathan说,“每个人都会寻找发展的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我所指的,不只是苏外,而是苏州这座城市!苏州对外籍人才有着开放、包容的胸怀,这是让人感动的,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乐为海鸥,在大西洋东岸、太平洋西岸间翱翔

  高新区科技城金沙江路158-15号,苏州互盟信息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所在地。记者赶到时,来自德国的精密机械专家Hoffmann正在车间里手把手教技术工人组装产品。“我从1999年开始参与光盘库项目,能一直致力于自己喜欢的工作,作出一点贡献,并能在行业内保持领先,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他不会说中文,从翻译口中,记者分明能感受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Hoffmann今年60岁,曾和公司CEO朱明一起在德国一家大公司共事,上世纪90年代末,曾共同致力于光盘库项目的研发。Hoffmann告诉记者,光盘库是一种光盘网络共享设备,一般由光盘架、自动换盘机构(机械手)和驱动器三部分组成。近年来,由于单张光盘存储容量成倍增加,与常见的存储设备,如磁盘阵例、磁带库相比,光盘库的性能和成本优势日益显现,并逐渐被运用于各个领域。2000年,朱明将该项目买下并成立公司,Hoffmann应邀加盟。

  由于业务不断向中国拓展,朱明决定回国创业,公司于2007年落户高新区。Hoffmann说, “当初,公司只有5个人的团队、100平方米的场所,短短几年,已拥有80多名员工、6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年销售2000多万元。我们的团队非常出色,我希望把这个项目做下去,做到最好。”

  Hoffmann被公司聘为产品经理,负责产品的改进和研发,并建立新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他告诉记者,公司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进行HMS5175光盘库和PB级光盘库项目研发。该项目产品单台最大容量分别为1750张光盘和10368张光盘,可存储数据175TB、1000TB(100G/张计算)。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项目首台样机已完成初试。

  Hoffmann与公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关系,而是公司以技术指导和项目合作方式引进的外籍专家,他每隔一个月就要回德国工作,与家人团聚。2013年,他被评为苏州市“海鸥计划”专家,获得了苏州市、高新区两级政府的资助和补贴。Hoffmann说,“这里的创业条件完善,政府的服务意识非常强,而且环境优美,适合工作和生活。自己乐当一只海鸥,往返于大西洋东岸和太平洋西岸……”他还透露,“自己退休前,一定会让家人来一趟苏州。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这座城市的。”

  ■在苏州找到了国外碰不到的机会

  刘大钧,57岁,美国籍,现为苏州药明康德检测检验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公司位于吴中大道,租住在独墅湖畔的他,养成了坐45分钟班车上下班的习惯。“我出生在台湾,读小学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现在和爱人、两个女儿定居在加州旧金山。”他头发花白、脸色红润,说话时语气异常坚定,“我来苏州,就是为了创办一家独一无二的生物医药企业,打造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物医药安全检测平台。”

  1987年毕业于美国特拉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后,刘大钧曾在美国著名的生物医药公司任首席技术官,有着25年的研发和管理经验。2013年底,他来到苏州。“这是一家为大分子生物医药生产提供病毒检测服务的公司,也是目前亚太地区唯一一家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他告诉记者,“此前只有欧美国家有提供这样的公司,国内许多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要到国外去检测。”

  经过1年多筹备,公司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年轻团队,去年底开始运营。刘大钧告诉记者,面积2500平方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安全等级二级(BSL)实验室也已建成,引进了近300万美元的先进仪器设备,今年要努力实现3000万元收入这一目标。

  “为什么来苏州?这是因为自己掌握了最领先的技术,来这里工作,能培养一批人才,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而在国外相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没有这样的机会。”刘大钧说,自己一年回美国三四次,和家人团聚,大部分时间在苏州创业。

  采访结束前,刘大均突然说,“我的母亲是苏州人,自己从小就跟母亲学苏州话。在这里,一听到别人讲苏州话,就感觉特别亲切。”

  ■让外籍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

  2008-2015年,我市累计办理外国专家证11318件。至去年底,全市实有外籍专家6000余人。从来源地看,在苏州的外籍专家的数量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外籍专家分文教类(外籍教师)、经济技术管理类两类,前者占75%,大部分就职于各类大专院校;后者占25%,大部分就职于外商投资企业及内资企事业单位。从外籍专家的行业分布看,经济技术管理类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占7%;文教类主要分布在教育行业,占96%。

  市外国专家局负责人刘瑜认为,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国际人才已成为各国发展越来越重要的资源。他认为,除了政府部门帮助用人单位了解、掌握外籍人才信息,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寻找企业需要的外籍人才。同时,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打破一些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他同时表示,引进外籍人才涉及就业、生活、家属子女等多个方面,需要在更高层面进行相关制度设计,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引才的政策合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外籍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