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详情

为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 助力创新创业腾飞--专访金鸡湖创业导师常志钊

  常志钊在毅达资本苏州区域公司工作多年,具有银行、企业管理和创业投资工作经验,以及金融和会计学历背景。通过江苏省委组织部部署的“科技镇长团”选派工作,挂职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镇长团”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制度安排,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常志钊每周来中心工作,严谨、认真是大家对他最深的印象。

SME@picture-link

毅达资本 是个优秀的作战团队

  2014年2月,业界知名国有投资机构江苏高投,启动内部混合所有制改革,由集团自身与其核心管理团队共同组建成立毅达资本。

  脱胎于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毅达资本管理团队投资业务始于1992年,截至2015年底已经累计发起65支基金,管理资本规模超过500亿元,投资60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有75个成功 IPO、借壳上市和资本市场并购案例。毅达资本在各类有影响力的市场评级机构评选活动中,长期稳居国内第一方阵,是公认的顶级创投机构之一。

  毅达苏州公司2012年开始参与园区领军人才项目评审、投资和管理工作。

  常志钊一直把他们的团队放在首位,他认为个人是团队的一员,团队成绩和团队中的每一位小伙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毅达资本苏州区域团队目前有6人,在毅达资本南京总部有近百位“毅达小伙伴”。

品牌资源带给企业更多增值服务

  谈到作为导师带给企业的帮助,常志钊侃侃谈到:我们是毅达资本在苏州设立的区域团队,能更加高效地为企业服务。品牌资源及平台优势如春雨般滋润初创企业的幼苗。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毅达资本有投资六百个项目积累的丰富价值投资理念和增值服务能力。同时以优质品牌积累、广泛人脉及平台优势帮助企业在正确时点选择方向。投资团队的投资判断和精细的管理运营,全方位帮助初创企业提升内在价值,尤其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辅导和服务有丰富的经验。毅达资本坚持在对新兴产业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产业全貌,挖掘价值点,系统开拓有价值的项目,实现行业研究指导下的项目开发。

科技人才项目的把握非常到位

  毅达资本对一些科技人才项目的把握和辅导做的非常到位,这一点从毅达资本对园区领军人才的申请服务上可以体现。毅达资本在2012年开始参与园区领军人才的评审工作,后续参与园区领军人才项目的尽职调查、投资管理工作。“我们在专业化市场化方面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跟园区这方面的合作也比较深入,与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服务很紧密。”

  毅达资本基金布局分为创新系列基金、成长系列基金、重点区域基金等,其中苏州毅达天使基金,就是重点区域基金之一,是苏州园区引导基金参股的基金,以苏州园区创新创业项目为投资重点。此外,毅达资本还有一只特色基金---人才基金,该基金是江苏坚持“人才分担人才创业风险、人才分享人才创业成果”理念,开展“人才投人才、人才助人才”的积极探索,也是政府运用社会化手段推进人才工作的改革转型,是资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升级版。

SME@picture-link

探索股债结合+投银互动,开启“并购模式”

  访谈中,常志钊介绍了他们苏州团队负责投资的园区项目——天弘激光(430549),由他和团队负责人分别担任该企业的监事和董事,共同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该企业是园区首批新三板挂牌企业,也是首批采取做市方式的企业。2015年下半年,天弘激光开启了“并购模式”,一个月时间内,开展两次重大收购,表现抢眼。该企业先后获得各级科技项目支持,近期,又获得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偿)项目支持。

  最近,毅达苏州团队积极探索开展的股债结合——以股权带动债权的创新模式,帮助了一批企业受益者, 如口袋校园(苏州园区天宫信息)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模式中,毅达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和风险判断,成为后来跟进的银行进行贷款和系列紧密合作的重要依据,真正站在企业角度降低融资成本、拓宽合作资源。基于对项目整体情况的熟知,毅达资本为项目进行了更多的精准推荐与资源对接。毅达资本善于辅助企业进行后续融资,同时也经常向同行推荐科技型创业企业。 

 “热血”政府表态: 推动机构联动,共享资源

  毅达资本多年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软件信息服务、生物技术等科技领域的成功经验,为企业洞悉科技行业发展,把握市场前沿,积累了深厚客户资源。对初创企业,常志钊认为“我们的圈子就是企业的资源”。

  资源共享是企业、机构、政府多方联动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政府的推荐,企业可以获得较为优质的融资客户资源。同时,也积极为合作的创投机构对接资源。通过组织平台活动,为企业与投资机构牵线搭桥。努力帮创业者扶上马、送上路,让创业者在中心得到真正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给创业者“铺路搭桥”,联动多方资源,力图实现“创业孵化+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的服务模式。真正助力创新创业,鼓励、吸引导师和创客参与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编辑:陈东 徐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