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园区举办第七届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竞赛预赛

  6月5日上午,苏州工业园区第七届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竞赛预赛在各竞赛项目协办单位举行,来自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云计算等产业领域的470余家企业的1408名产业人才,参加了包括生物与化学制药技术、先进封装技术与应用、互联网产品设计、HTML5移动开发技术、嵌入式设计、运动与过程控制技术、UG三维建模与自动编程、数控加工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焊接技术十项竞赛项目的预赛,十个竞赛项目预赛分别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百拓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加工平台等单位同步展开,最终遴选出830人参加6月18日的项目决赛。预赛成绩将在各项目协办单位宣传栏进行公示,决赛选手名单也将同步在大赛官网予以发布。

SME@picture-link

  本次大赛前期的组织宣传工作由培训管理中心会同10个项目协办单位按照工作计划,先后完成了官网维护、项目推介、专题宣传、工位规划、规则发布、方案构建和组织报名等各项赛事筹备工作,累计走访企业600余家,最终共有来自园区400余家企业的1833人进行了有效报名,企业及产业人才参赛热情高涨,单项报名均数183人、创历史新高。大赛宣传报名工作企业领导重视,广泛开展内部选拔推荐;产业人才参与热情高,参赛选手专业素养好;竞赛项目渐成体系、组织形态开放;企业赞助参与性好,形式丰富多样,亚德客、爱客汽车、裕达丰田、华泽微福、卓鹰人才网、泰科电子、科同生物、施泰力工具、南京金步等赞助商全力支持本次大赛工作。大赛报名企业涉及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云计算等产业领域,如卡特彼勒、三星半导体、晟济药业、神州数码、智慧芽、第一塑胶、康普通讯、百得、三星显示、大金空调和博世汽车等公司纷纷举行了企业内部选拔赛,园区高技能大赛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面向产业人才的群众性技能竞技活动,成为了产业一线人才展示技能的大舞台和铸就工匠精神的大熔炉。
    为鼓励技术好手参赛,保证大赛的高水平、高质量,本次大赛设立了多个奖项,以丰厚的薪酬补贴奖励在大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按照大赛文件精神,将按决赛选手人数的20%左右设立等级奖项,另设若干名优胜奖。其中,授予一等奖获得者“苏州技能大奖”称号,授予二等奖获得者“苏州市技术能手”称号,授予三等奖获得者“苏州工业园区技术能手”称号。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都将获得12个月的薪酬补贴,金额分别为每月2000元、1500元、1000元,获得优胜奖的选手一次性发放奖金1000元。获得各项目优秀组织奖的企业,每家奖励10000元,每个竞赛项目将评选出3家优秀组织奖,共30家。


SME@picture-link

  自2010年起,园区已连续举办六届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累计1649人获得竞赛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64家企业获得优秀组织奖,投入奖金及承办费2100余万元。从竞赛优胜者、产业技能杰出贡献者、企业优秀培训导师、技术技能团队带头人及技能技艺传承人中评选出1052名园区高技能领军人才,并推评产生苏州市金牌员工、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苏州市巾帼建功标兵、苏州杰出人才提名奖、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姑苏技能大奖、苏州市技术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及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获得者521人,并有59人次获得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五一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嘉奖。
  此外,近年来培训管理中心依托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积累,积极组织产业技能人才参加省、市状元技能大赛,目前获得市第一、二届状元技能大赛冠军4人次、亚军4人次、季军6人次,在第一、二、三届省状元技能大赛获得冠军2人次、亚军2人次、季军3人次。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学,越来越多企业重视技能人才培养,逐年加大技能人才开发经费投入,金龙客车、三星半导体、百得及安德鲁四家企业获得江苏省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久保田和士奥动画2家单位获得省政府授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并获得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园区投入3500余万元建设12个公共实训基地,其中2个基地省级专项支持、6个基地入选市级专项公共实训;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了280余个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培训认证产业高技能人才近万人,园区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可。
  园区高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更加重视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有利于产业人才实现更高质量的岗位提升与成长,树立弘扬“尊重知识”、 “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产和以赛促学,以更好展示园区重点产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发展水平,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近年来,在各项高技能人才政策的促进下,园区产业不断涌现出优秀高技能人才,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和人员稳定、为产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 王亦乐
2016年6月6日
校对 楚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