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纳微科技:原始创新 变革中国产业格局

  “以前我们是用金子向外国人换‘沙子’。现在我们通过技术创新,使我们的‘沙子’也能换取外国人的金子”,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必旺说,我们用耐心“去做一件赢得世界尊重的事,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高端创新创业的道路。”

SME@picture-link
纳微科技公司全景图

    “做原始创新的技术和产品,要做就要做到国际竞争对手想做而做不出来的技术和产品,才能让国际竞争对手尊重和心服口服。”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江必旺如是说。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即十亿分之一米。纳微的技术精髓,在于精准控制材料的大小、结构和均匀性,使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符合应用的要求。
    回国十年,江必旺和他领导的团队所研发出来的纳微米球,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生物制药、医疗诊断、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计量等现代工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打破国际极少数公司的垄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江必旺也被业界称为“国字号”纳米微球之父。
  当众多企业都以短期利益为重,追求“短平快”项目时,纳微人反其道而行之,对技术和项目进行原创性开发,执著地在技术创新领域钻研。董事长江必旺说,“要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走高端创新的道路,用耐心去做一件赢得世界尊重的事,这条创新创业之路同样也能走得通。”他和他的团队秉承“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这一理念,拒绝“短平快”的赚钱路径,坚持原创和产业化之路。他要让世界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中国人也有独一无二的创新技术和能力!

SME@picture-link
纳微科技科研人员工作照

   
    打破国际垄断!
    中国千亿产业不再受制于人

    “10年的创新创业很艰苦,但我们的付出也有了丰厚回报:我们拥有全球首个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微球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建成世界唯一一条年产20吨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生产线;是世界上提供最多品种规格的单分散聚合物色谱填料,无论是粒径、孔径,材质组成的选择范围都是世界之最;国内首个出口大规模高性能色谱填料到欧美制药公司……”
    江必旺个头不高,衣着朴素。单从外貌上看很难将他与一名国际顶尖科研技术的科学家挂钩。但他的举手投足间,却透露着无比的自信。
    成功解决了色谱填料微球规模化生产这一世界难题,纳微科技成为全球独家可规模化生产单分散高纯硅胶的公司。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在参加项目投产仪式时曾如此评价:“苏州纳微批量生产的产品对中国色谱产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意义重大。尤其在中国色谱填料大量进口的情况下,苏州纳微扭转了这一格局。”
    纳微科技生产的色谱填料到底是什么?举个例子,药物的纯度和杂质的含量,是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最重要因素。药物的杂质越少,它的副作用越小,药效也越好。但很长一段时期,用于药物纯化技术的关键材料都被国外的大公司垄断。而纳微科技生产的世界第三代硅胶色谱填料打破了这个局面,使国内制药企业能够摆脱国外“卡脖子材料”的掣肘,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药品的纯度。
    除了用于药物分离纯化的色谱填料,纳微科技生产的光电微球材料也是“卡脖子”产品之一。之前,这些微球产品一直由日本两家公司垄断。而且每千克价格高达十多万元。经过多年攻坚,纳微科技成为目前除日本之外第一家能生产间隔物微球的公司。而且纳微科技的制备技术超越日本,还将日本公司6个月的生产周期缩短为6天,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国内上千亿产业的液晶面板制造业排除了受制于人的潜在风险。
   
    原始创新能助企业走多远?
    纳米微球之父:做让国际竞争对手尊重的中国企业

    在回答“创新四问”的问题时,江必旺说:“有原创的高端产品,才会有标志性,也才能引领。”江必旺追求极致,坚持占领技术的最顶端,掌握世界上没有的技术,目的就是让世界的对手们能心服口服。
    江必旺2004年首次从美国回国探亲时,发现之前的10年间中国变化很大。但让他不无忧虑的是中国的劳动力虽然释放出来了,但真正核心和有竞争力的东西还是少有人做;大量出口的“中国制造”产品还是价廉质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偏见”日深,觉得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江必旺农村老家的一位亲戚,因为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但昂贵的药费让贫寒的家庭无力承受。“我国胰岛素市场中95%的份额被国外企业占领,而且国产胰岛素由于分离纯化技术不足,导致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处于劣势。”
    2006年,坚定决心要扭转这个局面的江必旺辞掉美国的稳定工作,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中国。2007年10月,他创立的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他带领团队不断开发出高质量的纳米微球材料,凭借持续不断地跨领域创新,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和产品空白,甚至做到了多个“世界第一”。
    “以前我们是用金子向外国人换‘沙子’。现在我们通过技术创新,使我们的‘沙子’也能换取外国人的金子。”江必旺说,因为色谱填料是各种胰岛素、抗生素、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分离纯化的关键材料,也是药物色谱分析检测技术的“心脏”。但这些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纳微科技历经多年研发攻关,不仅填补了国内高性能球形硅胶色谱填料的空白,突破了规模化制备世界性难题;而且,纳微科技能根据客户所需尺寸,定制其所需的填料,一次成形,不需要筛选。这项技术让国外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纳微科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赢得了国外制药公司的客户,同时也获得国际竞争对手的尊重,而且他们的高端色谱填料一上市,就被竞争对手认可和采购,更有众多包括日本在内的竞争对手索购专利技术。江必旺说,由于纳微技术和产品的出现,迫使曾经垄断生物分离纯化的国际公司改善了对中国企业的服务态度,产品价格由以往每年要增加10%以上变成每年价格在下降趋势。
    “如果没有原创,你赚再多的钱,外国人还是看不起你。”很多次,江必旺带队去参加各类国际展览,当有欧美专家在展位上了解到纳微科技的技术和产品,纷纷询问他们“是不是来自日本”。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么尖端的技术不可能出自中国。但江必旺却非常自豪地告知对方“我们来自中国”。
   
    抵挡住各种诱惑
    创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在国内做高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难度是他最初回国时没有想到的。江必旺举例说,在中国要做原创技术产业化非常困难,长期以来,国内产业配套比较适合生产中低端产品,而缺乏高端、高附加值的相应配套产品,相比美国,如果你的核心技术突破了,相应配套的东西在美国都是现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纳微花了2年时间就解决了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实验室的制备技术问题,却整整花了8年时间才把这项实验室技术产业化。这也是中国创新生态环境的“短腿”。另外,在创业过程中,整个社会大环境偏浮躁,迫于生活压力包括股东、员工在内的很多人,都希望尽快赚钱、迅速致富,于是往往采用最便捷的“拿来主义”。刚开始,很多投资人都劝江必旺放弃高端技术的研发,去开发可以快速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中低端产品,但他坚决拒绝。
    谈到苏州的创新生态环境,江必旺对苏州心怀感恩。在国外生活了多年,他称自己只擅长做技术,对国内其他方面都不熟悉,但园区的亲商服务非常到位,很多事情都提前帮企业想到,并帮助解决,企业只要集中精力做好科研和生产。令江必旺感受深刻的是,他们申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时,不懂操作流程。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认真帮他们培训并提前帮助修改申请书,协助企业解决了很多问题。
    另外,纳微科技在园区做纳米材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企业刚成立时,没有大型的科研检测设备,园区中科院纳米所的检测设备敞开为企业服务,解决了他们创业初期的尴尬。在纳米材料研发和生产销售阶段,纳米材料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在园区都能找到:生物医药、液晶显示、食品检测、医疗器械等企业,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客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不仅加快了企业的创新速度,也降低了企业科研、生产和销售成本。
    与此同时,江必旺也不无担心地表示,社会大环境的浮躁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即便企业老板“沉得下心”来,但员工们却不见得等得起。而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最终导致人才的流失。江必旺表示,目前,苏州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挑战,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创新创业的难处除了产业配套问题外,国内的税收结构不合理,诸如 对高科技企业缺少针对性的政策等,难免会影 响企业对高新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SME@picture-link
江必旺博士

新闻链接
江必旺博士:
    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特聘专家;北京大学化学系学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曾任美国罗门哈斯公司资深科学家;回国后创建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纳微米材料研究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2007年,创建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江苏省创业创新人才、姑苏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荣获中国侨界创新贡献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科技进步奖、苏州市十佳魅力科技人物等。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2项,发表SCI 文章30篇。他的团队研究的多项纳米微球技术和产品属于国际首创。
对话精彩摘要:
    纳微科技奉行“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这一理念,并将原创高端产品做到世界第一,是缘于对中国下游企业的一份责任感。
    苏州的创业环境非常不错,开放程度高,包容性大,但还是需要大家沉下心来做事情。因为重大核心技术的创新非常不容易,它需要我们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静下心来,保持热情,长期积累,不懈坚持,并跨领域创新,去做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才能让外国竞争对手心服口服。而纳微,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技术创新会带动社会的进步。我是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愿意沉下心来做原创技术,在每个细分领域都可以做出世界顶级的技术和产品,那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也就不远。我们的财富不是用牺牲环境和牺牲劳动力的代价来换取,而是用我们更好的创新技术来打败竞争对手,去赢得市场,这样我们不仅会赢得财富而且会赢得世界的尊重。

记者 沈玲 沈红娣 张登峰
《姑苏晚报》2016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