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答好“创新四问” 园区明确方向标--四大工程培育千亿级创新产业

  柳树抽芽、鸟儿吱呀,2017年的春天悄悄地来了。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开放的热土,同样迎来了新一轮创新的春天。不久前,《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答好“创新四问”,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这无疑是园区贯彻落实江苏省党代会“两聚一高”总要求、答好“创新四问”迈出的一大步。
  下一步,园区将明确创新风向标,扩大创新工作面,贯通创新价值链,优化创新生态圈,组织实施创新产业引领、原创成果转化、标志品牌创建、创新生态建设四大工程,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自主培育2-3个千亿级创新产业、1-2家千亿级地标型企业、3-4家500亿龙头型企业、5-6家百亿级规模型企业、50家十亿级创新型企业,集聚科技企业超6000家,引进培育国家“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超200人、科技领军人才超2000人,带动新兴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SME@picture-link

创新产业引领发展格局
  一个多礼拜前,2017百度云智峰会·高端智能制造大会在金鸡湖畔召开。会上,园区和百度云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融入制造产业的合作,推动ABC(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产业发展,在园区构筑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过去的一年,园区创新效应加速显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70亿元、380亿元、350亿元,增长24%、36%和25%。而以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为支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产 业(简称“ABC产业”)是园区将着力发展的创新产业之一。
  《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未来,园区将聚力发展创新产业,实现全国全省引领示范,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把产业创新作为区域创新的主要路径,主攻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ABC产业,支持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成果的重大项目快速产业化,完善和优化产业基金运作机制,实现新兴产业的引领示范。
成果转化助力自主创新
  2016年10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杨培东团队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四方正式签约,合作共建天际创新暨纳米能源材料研究所,标志着园区又添一个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顶尖创新平台。杨培东坦言,天际创新选择落户苏州,是充分考虑到国内的创新环境和园区的产业优势,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2017年1月,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项目在园区启动,该中心由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大卫·韦茨倡导创立,瞄准生命科学、精准治疗以及大健康领域,致力于吸引来自全球的相关创业项目。这个中心的进驻,正是因为园区已集聚了国内外数百家生物制药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
  在推进自主创新中,如何追求原创性成果?园区的答案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培育原始创新成果;运用协同创新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专利导航引领,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
  下一步,园区将着力引导高校贴近园区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和产业研发服务,支持研究院所围绕园区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对研究院所面向园区新兴产业引进优质项目及为企业提供产业技术服务给予奖励,以更好发挥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SME@picture-link
回答创新四问,园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袁轩 摄

标志品牌提升创新水平
  在不断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园区将打造企业、平台、会展三个层次的标志品牌。
  翻开园区2016年创新成绩单,麦迪斯顿、旭创科技、康宁杰瑞、纳微科技等科技小巨人企业加速成长,信达生物、通付盾、基石药业、同程旅游4家企业晋级10亿元融资俱乐部,数量占全省八成,新增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4家……事实上,为解决创新发展“有高原没有高峰”的问题,园区已经开始实施百家重点创新型企业跨越计划,制定“一企一策”专项扶持方案,落实挂钩企业责任制,按照企业发展水平,根据不同梯次企业需求,提供精准快速服务。
  这个春天,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它是全世界首个纳米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它将成为一个科技公共开放实验平台,利用全真空互联的变革性技术,解决未来纳电子等新兴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以科技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实施意见》中,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外,园区还将大力支持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等世界水平科技基础设施技术平台建设,研究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吸引海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参与,催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全国全省示范引领。
创新生态更加开放包容
  不久前,落户园区的德尔福电子(苏州)研发中心新大楼正式启动建设,新研发中心可容纳800名工程师,主要用以研发娱乐信息系统和人机界面、主动安全、车身与控制以及汽车电子系统。
    为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增强开放创新的竞争力,园区致力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努力建立“研发+智能制造”的外向型经济新模式。目前,园区已集聚各类外资项目超5600个,呈现主要指标增长平稳、转型升级质效提升、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的良好态势,综合发展指数、集约发展水平、质量效益指标居全国同类区域前列。
    亲商服务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法宝,早在开发建设之初,园区就借鉴新加坡服务企业的成功模式,率先将“一站式”服务概念引入国内。1996年,首开窗口式服务,设立经发、规划和组织人事3个窗口;2000年,率先启用“一站式”服务大厅,将政府部门涉及对外审批和受理的事项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所办理;2013年,“一站式服务”入驻手机终端“非凡城市SIP”,让数据代替企业“跑腿”;2016年底,园区整合资源成立“招商亲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园区主要领导挂帅,44名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口联系117家重点企业。
    下一步,园区将持续创新亲商服务理念,增强科技政策的吸引力,利用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不断拓展科技企业亲商服务功能,研究落实国有企业技术开发投入视同利润等一系列鼓励创新投入的政策,充分发挥风险资金池、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等债权和股权融资手段,持续建设并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作者 唐晓雯
《苏州日报》2017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