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营商环境系列:科技“画像” 为融企双方架桥

  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坚持以“主动、靠前、创新”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搭建了汇集“政策服务、融资对接、产研合作、资源赋能、诉求流转”的服务总入口,助力园区打造最优质的营商环境。今日,《苏州日报》专题聚焦园区智慧金融,在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指导下,企服中心借力大数据,推出“创新分”,用科技“画像” 为融企双方架桥。

  近日,专攻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的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现有贷款基础上拿到了江苏银行苏州分行2000万元的授信。基于“园易融”——苏州工业园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对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评价,银行快速介入审批。“通过创新分和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我们发现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综合企业的经营情况,我们决定追加对企业的授信。”江苏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建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债权+股权”融资体系的基础上,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服务发展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指导下,借力大数据推出“创新分”,用科技画像为资本供需双方架起“桥梁”。从早期的普惠性金融产品,到针对需求逐步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再到建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债权+股权”金融政策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苏州工业园区用金融活水灌溉科技企业,以不断迭代升级的智慧金融平台持续疏通企业融资堵点。

  给企业创新能力精准“画像”,为金融探路把关

  在创新创业的热潮下,科技和金融成了一对“双生花”。但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常常横亘着一道鸿沟——信息不对称。当科创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时,无法快速精准识别、评价企业也是金融机构投资道路上的“拦路虎”。

  针对这一难题,9月中旬,园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园易融”创新推出企业“创新分”模块。这一模块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融合了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政务等多维度大数据,给企业绘制创新画像,生成每家企业专属的科技创新报告,能帮助化解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金融活水探明方向。

  对金融机构而言,“创新分”是一份精准的企业技术“尽调”,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科学参考指标。金融机构以往偏重审核企业的团队管理、财务情况及信用情况,对于企业的创新价值,包括企业的技术规模、技术覆盖及技术价值等方面评价不足。“创新分”的上线,成为金融机构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帮助机构更为全面地擘画企业的发展蓝图,助力挖掘并精准扶持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延伸金融机构深入服务企业的触角。园区企服中心金融处负责人杨央告诉记者,“创新分”上线初期,他们给园区千余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了创新能力打分。本月,获得“创新分”评价的科技型企业已经扩展到近万家。

  对企业来说,“创新分”还是一面镜子,能帮助其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查漏补缺。苏州艾微视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图像传感应用领域摄像头开发,2015年被评为园区科技领军企业,获得了园区小额政策性金融产品的支持。这两年,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融资需求随之迅速提升。新上线的“创新分”服务引起了公司董事长赵芳的注意。“‘创新分’的上线像是及时雨,提醒我们审视技术上可能存在的短板,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同时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赵芳说。

  “上线‘创新分’,是我们帮助企业用最低成本找到最适合的金融服务的一次尝试。”园区企服中心主任杜丰说。事实上,聚焦精准服务、靠前服务,园区企服中心的探索不止于此。近日,“金融计算器”也亮相“园易融”。这一产品能在用户和金融产品画像基础上,建立匹配模型,让企业对平台金融产品的选择从以往的盲目搜索变成精准推送。“需要金融服务的企业只要在‘园易融’平台上填写相关信息,就能一键获得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政策和金融产品。”杜丰说。

  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雨露甘霖”


  陆续上线“创新分”“金融计算器”,园易融的金融服务触角日益延伸。据悉,这一平台由园区金融局指导、园区企服中心打造,是一个集股权和债权融资于一体的普惠性线上金融超市。“园易融”不仅将银行、股权投资机构、金融租赁等持牌机构纳入,鼓励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各种融资需求,还接入了园区创新推出的各类政策性金融产品,并能在线申请。“园易融”自上线以来,已帮助6000多家企业获得融资340多亿元。

  成立于2013年的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智慧城市和智慧医院全流程打造的科创企业。回顾在园区成长的8年,公司总经理赵平对来自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印象深刻。“通过‘园易融’,艾信申请到的融资累计超1.9亿元。”赵平告诉记者。“园易融”目前上线了10大类政策性金融产品,集中展示了100多款机构自营产品,汇集超500名专业金融服务顾问,可在线实时开展金融“门诊”,为企业答疑解惑,帮助其申请融资。一端是“嗷嗷待哺”的科创企业,一端是寻找精准目标的金融产品,“园易融”成为了一座联通两端的桥。“企业获取平台上的金融服务可全流程线上办理,线上提交融资需求后,经过金融机构审核、授信,再由我们审核通过后,企业就能拿到贷款。”杜丰介绍说,“这几年,我们跟2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了省、市、区三级联动的‘园科贷’‘知识贷’‘苗圃贷’‘扎根贷’‘关助融’等10款创新产品。”

  针对初创阶段的科创企业较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支持的难题,成立省内首家政策性科技小贷公司“融风科贷”;化解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推进、额度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推出“知识贷”;为更好服务拟上市的“苗圃企业”,设立“苗圃贷”……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逐步构建起园区政策性金融产品矩阵,让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科创企业都能找到对应的金融“活水”。去年,这些金融创新产品服务园区科技企业近千家次,解决融资需求超60亿元;多年来,产品累计支持企业超3600家次,发放贷款超2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