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苏州企业成功研发大功率充电桩核心部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充电桩建设也在逐步跟上脚步。包括特斯拉在内,全球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在寻求一种可靠的快充解决方案。昨天,园区的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已成功量产半导体器件,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桩用核心部件。
  在东微半导体,记者见到了充电桩中的核心部件——电源板,面板上星罗棋布着开关管和芯片,这块电源板,掌控着电网电压交流电转换成新能源汽车所需直流电。这也是国内外所使用“快充”充电桩中的“心脏”。快充,专有名词为直流电动汽车充电站,它是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可以为非车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常设置于高速公路休息站、商场办公楼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由于技术壁垒,长期以来,这一领域被国外厂商垄断,导致国内充电桩产业依赖进口。
  2008年,从德国学成归来的龚轶和王鹏飞,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东微半导体,潜心研发快充式充电桩所用的电源模块等半导体器件。创始人龚轶表示,所有涉及电能转换领域,都会用到开关器件,效率和可靠性,是电源模块研发所追求的核心,像特斯拉所建的超级充电桩,最快20分钟可以充满一半电,75分钟满负荷。简单来说,开关电源时,热量会产生动态损耗,而他们研发的产品,可以提高切换效率,降低动态损耗,以至于电源转换效率提高,意味着把更多的电网能量传递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中储存起来,对节能减排很有意义。其次,温升低,对户外使用可靠性高。根据客户端实测显示,他们的产品相比同类进口产品,动态损耗降低40%,系统效率提升%-1%,器件温升不增反降5℃-15℃。
  经过几年的潜心研发,目前东微半导体已实现了原创技术的量产,每月产量1000万颗,产品出口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市场。东微半导体的电源模块基于东微半导体原创的全套专利技术,是首次在国内的产线上实现全国产化。龚轶说,一步步走来,过程中攻克了数不胜数的技术难点。比如,把电源模块加工制造出来,在实验室里实测,才能知道其真正的性能,过程中需要与代工厂合作,让他们调试工艺,根据定制工艺生产出产品,其中会有很多次往复。一步步改善,最后到量产阶段。
  被国外垄断的还有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机和驱动器件。据悉,今年东微半导体还将进军驱动器件领域,其新一代的FS-MOS系列产品基于东微原创的半浮栅器件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制造成本,目前已开始小批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