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详情

新一轮“用工荒”迫使苏南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步伐

 

春节至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频频爆发企业“用工荒”。但记者近日在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地区采访发现,有的企业喊着“就差人”,有的却喊“不差人”,不一样的“声调”背后释放出一个同样强烈的信号——苏南劳动力优势已经丧失,往日利用低廉劳动成本获利的发展方式必须做出改变,转型升级的步伐必须加快。
苏南“用工荒”,大多出现在中小企业
“我们缺工在200人左右,但正月初七第一天上班就有600多人前来应聘,我们不愁招不到工人。” 位于常州的江苏今创集团有限公司的张存刚笑着告诉记者。吴江市震泽镇一家企业春节期间未放假,工人乐于加班。企业在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三,给工人开出了每人每天750块钱的加班工资。
春节过后,吴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海鹰接到不少企业要工人的电话,但他笑称面对“用工荒”“不用慌”。据该市人社局调查,苏南“用工荒”问题多出现于中小型企业、新办企业,而大型企业“不差人”;有一部分民工在家过完正月出来找工,到时将会有效缓解“用工荒”。
王海鹰还补充道:“用工荒是企业与人力资源利益博弈的体现,很快就会找到平衡点。”他说,喊着“用工荒”的许多企业不是招不到人,而是缺愿意接受低薪却从事高强度工作的工人。
“企业当然想招徕更多的应聘者,当求大于供时,企业才有挑选工人、压低工资的可能”,王海鹰说。
“抢工大战”,从火车站出站口打起
对于那些已经习惯通过低廉劳动力谋取赢利的企业而言,固有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人状态已一去不复返。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文蓉表示,节后用工荒给企业上了生动一课,劳动力资源不可能是无限供应的。
“许多中小型企业经济危机时,订单不多,直接炒了员工;现在经济复苏,订单多了,又想立即招一大批工人,怎么可能呢?”吴江市震泽镇党委书记张炳高说。
企业为招工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无锡、苏州火车站,记者看到多家企业上演“抢工大战”,企业纷纷举着写着诱人薪酬福利的牌子伫立在出站口最佳位置,想博得务工人员眼球。苏州某些企业总经理甚至亲自开宝马车到车站接工人。
相比之下,大型企业的“不差人”缘于自身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人才机制,除了给予员工满意酬劳,还致力提升、培养员工的素质。据悉,企业每个月员工流失率保持在1%实属正常,但吴江许多管理不善的中小型企业员工流失率达到6%到7%。这些企业用工苛刻、酬劳不高、工作居住环境不尽如人意,导致员工“被流失”。
“用工荒”还与传统劳动力输出地区的快速发展有关。常州武进区劳动就业管理处张主任跟记者坦言,民工“一个人在外面吃住开销很大,还有每次回家路费也要几百块钱,如果这边给个1500,家里给1000的话,很多人会选择在家门口企业上班,还能照顾家人。” 
“用工荒”发出信号:转型升级时不我待
吴江市人社局局长王海鹰认为:出现阶段性的用工荒未尝不是好事,这样也逼着企业加快转型步伐。苏南企业应主动摆脱“人口红利”,抓紧进行产业升级。
“恒力未来的发展不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现有的人员规模也不再扩张”。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告诉记者,依托德国、日本“恒力研发中心”的强大科研能力,集团大力主攻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差别化新产品开发。目前,恒力产品结构中,高端产品占70%,中端30%,低端已基本不做。今年1月,恒力化纤年产20万吨工业丝项目顺利投产,产品各项品质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工业丝生产基地。
常熟一批服装企业采取设备更新来化解人工不足的矛盾。江苏金开顺服饰有限公司和常熟扬帆毛衫有限公司去年以来分别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从德国引进150多台电脑横机投入生产,直接减少用工量400多人,同时又大大提高了生产工效和产品质量。从搞纺织转向搞太阳能电池,苏州盛隆公司再也不必为赶订单拼命招人而烦恼了。2009年,当大部分传统纺企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时,盛隆光电实现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386.8%。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服务也要更新。这方面,昆山颇有心得。昆山开始在全国有选择地建立“人力资源合作基地”,主动与中西部人力资源大省的劳动保障部门联手,与国内知名技工学校合作,共同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为昆山企业的发展储备高层次劳动力人才。